一、无不让也,不可,说在殆。
二、生,形与知处也。
三、不党父兄,不偏贵富,不嬖颜色。
四、老而无妻子者,有所侍养,以终其寿;幼弱孤童之无父母者,有所放依,以长其身。
五、故大人之务,将在于众贤而已。
六、听其言,迹其形,察其所能而慎予官,此谓“事能”。
七、甘井近竭,招木近伐,灵龟近灼,神蛇近暴。
八、古之圣王之治天下也,其所富,其所贵,未必王公大人骨肉之亲、无故富贵、面目美好者也。
九、天欲人之相爱相利,而不欲人之相恶相贼也。
一零、是故比干之殪,其抗也;孟贲之杀,其勇也;西施之沈,其美也;吴起之裂,其事也。故彼人者,寡不死其所长,故曰:太盛难守也。
一一、无言而不信,不德而不报,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一二、民有三息:饥者不得食,寒者不得衣,劳者不得息。
一三、今至大为攻国,则弗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此可谓知义与不义之别乎?
一四、圆,一中同长也。
一五、钓者之恭,非为鱼赐也;饵鼠以虫,非爱之也。
一六、故古者圣人之所以济事成功,垂名于后世者,无他故异物焉,曰:唯能以尚同为政者也。
一七、名不可简而成也,誉不可巧而立也,君子以身戴行者也。
一八、若使天下兼相爱,爱人若爱其身,犹有不孝者乎?
一九、列德而尚贤,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择举之。
二零、天子唯能壹同天下之义,是以天下治也。
二一、杀人者死,伤人者刑。
二二、天下之人皆相爱,强不执弱,众不劫寡,富不侮贫,贵不傲贱,诈不欺愚。
二三、天下从事者,不可以无法仪,无法仪而其事能成者,无有也。
二四、有力者疾以助人,有财者勉以分人,有道者劝以教人。
二五、谋而不得,则以往知来,以见知隐。
二六、赖其力者生,不赖其力者不生。
二七、江河之水,非一源之水也;千镒之裘,非一狐之白也。
二八、食者国之宝也,兵者国之爪也。
二九、义人在上,天下必治。
三零、备者,国之重也。食者,国之宝也;兵者,国之爪也;城者,所以自守也。此三者国之具也。
三一、爱人利人者,天必福之;恶人贼人者,天必祸之。
三二、夫尚贤者,政之本也。
三三、力,形之所以奋也。
三四、天之行广而无私,其施厚而不德,其明久而不衰,故圣王法之。
三五、慧者心辩而不繁说,多力而不伐功,此以名誉扬天下。
三六、杀盗人,非杀人。
三七、上之为政,得下之情则治,不得下之情则乱。
三八、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
三九、天下兼相爱则治,相恶则乱。
四零、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
四一、一目之视也,不若二目之视也。一耳只听也,不若二耳之听也。一手之操也,不若二手之强也。
四二、利之中取大,害之中取小。
四三、听其言,迹其行,察其所能而慎予官。
四四、贤者举而上之,不肖者抑而废之。
四五、诚信者,天下之结也。
四六、言则称于汤文,行则譬于狗豨。
四七、王道荡荡,不偏不党;王道平平,不党不偏。其直若矢,其易若砥。君子之所履,小人之所视。
四八、天下之人皆相爱,则强不执弱,众不劫寡。
四九、非不重其国、爱其身也,以不知要故也。不知要者,所染不当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