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学之前,宝贝们要完成的绝不是上学前班的问题,而是身体发展到达正常水平、有一定的社会适应能力、有一定的认知水平、有一定的技能等。
当宝贝到入学年龄时,马上幼升小了,要不要做学前准备?该做哪些准备?
其实,入学之前,宝贝们要完成许多事情,绝不是上不上学前班的问题,而是身体发展到达正常水平、有一定的社会适应能力、有一定的认知水平、有一定的技能等。家长需要从以下四个方面给予关注。
首先,观察宝贝的发育年龄与实际年龄是否匹配。
在宝贝6岁之前,父母要对宝贝的发育年龄是否达到入学年龄进行评估和判断。宝贝的入学年龄是由出生日期决定的,而发育年龄是指宝贝心理和生理的成熟度,也就是他的认知水平、社会性能力以及语言发展等方面的水平。
如果宝贝发育年龄没有达到应有的程度,应该考虑让宝贝推迟入学。否则仅仅是发育年龄的因素就足以给宝贝带来很多问题。当宝贝出现问题后,再进行留级或者休学处理,可能给他们带来伤害,且无法真正解决问题。
所以,学前准备最重要的是帮助宝贝做好心理准备,判断其是否在发育上到了可以入学的年龄。
其次,帮助宝贝做好思维模式的准备。
学习的过程不只是记忆的过程,更重要的是思维发展过程。宝贝6岁之前就应该发展出善于思考的能力以及对人类文化和成果的极大兴趣,并形成基本的思维方式。
很多父母在给宝贝做好学前准备时,会提前将小学的内容教授给宝贝,觉得这样上了小学就会轻松一些。但其实宝贝的发育年龄也许还没有达到掌握一年级知识的能力,于是只能靠记忆来完成。如果获得的成绩得到了老师和家长的赞赏,宝贝就会将这种学习方法固定下来,形成只使用记忆和依靠别人提供的思考模式学习知识的方式。
比较好的学前准备,首先应该从小就为宝贝培养良好的思维形式,给宝贝提供可以进行恰如其分的思考活动工具,供他们工作;不要教宝贝怎么去做,而是让他自行探索,探索完成,思维也就发展了。
再次,让宝贝保持探索的热情。
有的父母认为上小学之前的宝贝应该是自由的,但并没有认真思考过什么是自由,他们理解的自由是宝贝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于是,宝贝到了五六岁,父母开始着急了,担心宝贝上小学之后什么也不会,所以他们突然开始要求宝贝学习文化知识,要求宝贝们将以前从来没有做的事全部补回来,并且用小红花等奖励机制来刺激宝贝去学习。结果使宝贝将学习的兴趣转移到几朵小红花上,并没有开始真正热爱学习。
过分地使用奖励来促使宝贝学习,会造成他们学习兴趣的转移。
同样,惩罚也会使宝贝对探索失去热情。正确的方法应该是从帮助宝贝发展的角度,尊重宝贝生命的自然规律,在等待宝贝练习和熟练的过程中,引领他保持对人类文化宝藏的探索热情,逐渐完善与之相关的技术内容。
最后,协助宝贝完善熟练驾驭手部肌肉的能力。
宝贝上学后要写字,而写字使用的是手部小肌肉群。如果不经过练习,直接让宝贝写字,他就会感到特别困难,当他们感觉自己总写不好时,就会产生“写字难”的认知,从而一直认为写字甚至学习是一件很艰难的事。这是大部分宝贝不愿意写字的原因。
宝贝的肌肉发展从大到小,先是大把的抓握,逐渐过渡到用指尖捏东西。所以在宝贝日常工作中,要设计一些能锻炼肌肉的活动,比如绘画、手工、针线活等,培养宝贝动手能力。
自然定律真的很公平——在你应该付出时没有付出,到了该获得时就不能获得。如果想有所获得,就要回头重新走那段没走过的路,而且要付出几倍到几十倍的努力。
教育宝贝也是这样。宝贝6岁之前,家长如果关注给他们打下良好的心理和人格基础,而非简单的知识学习,宝贝上学后就会较快适应校园的学习及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