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贝犯错时该不该打?宝贝犯错时该如何教育比较好?下午和朋友聊天,聊着聊着我们聊到平时打不打宝贝的话题:
“你打过宝贝吗?”朋友问道。
我回答:“打过啊,而且是狠狠揍,但不经常打宝贝。”
“你也打宝贝?我真不敢相信。那请问你打了宝贝,有效果吗?”朋友很惊讶。
“没效果就白做了。”我坚持自己的观点
“其实我不赞成打宝贝的。当宝贝犯错了,我们打宝贝是家长情绪的失控,是家长没有管理好自己的情绪。。。”
“是的,我接受你的教育理念,应该接纳、认可、引导宝贝,反对棍棒教育法。但是我这棍棒教育方法和你理解的有些区别。下面我们共同探讨下。”
益南我对待宝贝犯错时,要不要打是这样认为的:
要打,而且是要认真的打。
益南我知道,当我抛出这个观点后,一定会有大批认同者,同时也有一批父母想要拿起板砖来拍我。
认同者
棍棒底下出孝子,是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方法之一。比如你的童年,被爸爸打屁股一定记忆犹新吧。
拍砖者
西方教育理念,主张正面管教,打宝贝会造成宝贝有心里阴影,不利于宝贝健康发展。
接下来从2方面聊聊:
1、不能为所欲为
2、努力为所当为
一、不能为所欲为你一般在什么情况下才会打宝贝?
一定是在宝贝调皮捣蛋、犯了严重错误的情况下。
此时你一定是火冒三丈,希望通过打,让宝贝改正。打的时候你是不是恨铁不成钢、十分气愤?
打完后又开始哄宝贝别哭了,甚至抱着宝贝一起哭一场,后悔自己的行为。
益南我把这理解为:为所欲为。你受宝贝情绪影响,无法管理好自己情绪,认为打可以解决问题,事实是越打宝贝越倔强。
二、能力为所当为为所当为
顺其自然的接受宝贝已犯的错误行为,接受自己的情绪;以应当的目的去行动。
OK,宝贝犯下大错,你此时的目的是什么?
是打一顿,以解你心头之恨?
是教育宝贝,以此为戒,下次不再犯?
很显然,
你的目的:教育宝贝,改正错误。
你的思考:是一般错误?是原则性错误?
你的行动: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打”或其他方式。
三、认真打
当你搞懂为所欲为、为所当为的原理后,接下来就可以正确开打了。
什么?真的要打宝贝?
是的,如果宝贝犯了严重原则性错误,你还是可以打一下,以此为戒。
为了让你“打”出效果,益南我给你提供一套方法。(不要轻易去使用哦)
1、不带情绪
惩罚宝贝是为了让宝贝明白,自己犯错要承担的后果,让其改正错误。
你带了情绪,宝贝会理解为,他成了你的“出气筒”。这时候你是越打越生气,宝贝越倔脾气。
2、固定工具
古时候的老师惩罚宝贝是用尺,大户人家还有对应家法“道具”。
固定工具会在宝贝心理形成一种约束,是一种规矩的体现。
3、有效沟通
这点非常重要,一般我们的做法是,先打宝贝一顿,然后再教说宝贝。
正确的做法:
先和宝贝沟通,明确告诉他错在哪里?让宝贝明白爸爸妈妈是爱他的,但是自己犯错了,现在必须接受惩罚。“打”是规矩的体现方式。
想说道:
不要轻易“打”宝贝,
万一真要“打”,请用正确的姿态“打”,我们一起努力,感知自己的为所欲为,努力成为为所当为的好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