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们继续强迫宝贝记、背、算,而不让宝贝去体验,去尝试琴棋书画,我可以保证三十年后宝贝们找不到工作,因为他们竞争不过机器和智能。”
马云在一次会议上演讲时,说出上面的话。千万家长重新审视自己的教育,是不是让宝贝好好学习就够了?
显然不够。
有人说,会玩的宝贝智商不会太低。同时研究显示,宝贝自由玩的时间越少,宝贝的自我控制能力越弱,因为培养自控力的途径之一就是玩。
宝贝的玩具不能超过5件?
从婴幼儿时期的吸吮手指到成年后的体育运动、唱歌跳舞,玩贯穿了我们整个人生。
“玩是人的本能,是人类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内嵌于自身的一种力量。”
宝贝的玩具最好不超过5件,太多选择会影响宝贝的专注力。
其实,家长的过多干预对宝贝专注力的影响深远,仅仅苛求玩具的数量而忽视成年人的引导和教育,这种说法并不科学。
每个宝贝的个性不同,喜欢玩具的类型也不同。下面是几种类型玩具的功能,宝爸妈们根据宝贝的爱好和需求挑选即可。
刺激大运动、精细运动发展的玩具
各种类型的球、能推或拖的车、爬行的隧道、跳绳等玩具可以激发宝贝跑、跳、爬、走、攀等运动能力,促进宝贝整个身体运动协调性的发展。
可以堆高、拼接的积木,可以做各种手工活的橡皮泥,可以穿串的珠子、绳子,各种粘贴玩具等有助于锻炼儿童的手指精细运动与手眼协调能力。
锻炼语言能力的玩具
各种图画书和故事书等语言类玩具,尤其是把认知和游戏结合在一起的玩具,通过看和讲可以提高宝贝的语言表达能力。
开发智力的玩具
拼图、七巧板、九连环和魔方等益智玩具可以促进宝贝的思维能力与想象力的发展。
积木、橡皮泥、彩笔、画纸等玩具没有固定的玩法,完全凭宝贝的想象来创造出不同的作品,同样可以促进宝贝智力的开发。
培养艺术能力的玩具
音乐盒、口哨、小乐器、火火兔等音乐玩具能发出声响或音乐,可以促进宝贝的听觉分辨力和音乐节奏感的发展。
还原真实情境的角色扮演玩具
各种迷你家具、人物、动物和火车、汽车、小衣服等玩具可以进行角色扮演、人际关系互动,模拟真实的生活,这种游戏不仅能发展宝贝的想象力,还能培养宝贝的社交能力。
表达、发泄情绪的玩具
这种玩具包括各种球、不倒翁、拳击袋和老虎、恐龙等野兽玩具,在玩耍的过程中,宝贝可以表达与发泄愤怒,这样可以疏泄宝贝的情绪,提高宝贝的情绪控制能力。
如何挑选玩具:
除了不同类型玩具的功能,宝爸妈在选择玩具时一定要考虑安全因素。
要去除塑胶包装袋,防止宝贝单独玩可以吞进口中的玩具小组件或有绳带附件的玩具,以免导致窒息等意外发生。
不要购买含油漆或其他涂料的玩具,因宝贝喜用嘴咬玩具,可能导致铅中度。
注意玩具的材质和表面,表面粗糙有棱角、容易破碎或生锈、部件容易松动的玩具有安全隐患,不适合宝贝玩。
为什么有的宝贝不喜欢玩?
玩是宝贝的天性,是与生俱来的倾向,几乎没有宝贝不喜欢玩游戏。如果宝贝对玩不感兴趣,那一定是出了什么问题,宝爸妈要重视起来。
目的性太强
“宝宝玩这拼图吧!颜色多鲜艳,图案多有趣,还可以训练脑筋!”
“跟妈妈一起玩配对卡吧,这么多鱼的图片,有趣又可以训练记忆力。”
“来玩猜谜语吧,宝宝猜得越多越聪明!”
正所谓“从游戏中学习”,学习是目的,游戏是手段。宝爸妈让宝贝玩带有功能性的游戏,会要求宝贝按一定形式来完成。
这样规范性的游戏,宝爸妈过于着急让宝贝学到什么,做到什么,而不是为了乐趣,宝贝觉得玩耍变成了工作,就会慢慢对游戏失去兴趣。
玩法过于单调
“这么多玩具,宝宝想玩哪个就自己玩吧!”
“都不想玩。”
很多宝爸妈想让宝贝自由自在地玩耍,但是宝贝却不玩,这是为什么呢?
每种玩具都有一种或几种特定的玩法,宝贝总是重复玩同几种玩具,习惯了一定模式,当宝贝想改变玩法时却发现自己没有新的想法了。
所以,让宝贝自由自在地玩耍,并不是让宝贝自己玩,玩耍时有伴儿才最好玩。
宝爸妈应该如何陪玩?
适合宝贝的年龄和能力
不同年龄段宝贝的运动能力和思维能力处于不同的水平,过于简单或复杂,可能会让宝宝感到无聊或有挫败感,从而对游戏失去兴趣。
一般来说,宝宝游戏技能的发展规律如下:
0~6个月:目光会追随有声音的物体,可以伸手拿东西或拍东西。
6~12个月:能够坐立、爬行、站立,可以推拉、抱住东西。
1~3岁:具备了走路的能力,两手之间能倒腾东西,开始假装游戏。
3~5岁:能够理解和遵循简单的游戏规则,能运用记忆力,可以做到分享。
5岁+:具备了策略性思考能力,有较好的专注力,可以在游戏中合作、配合。
当然,宝贝的发展特点和速度不一样,宝爸妈在陪宝贝玩游戏时要因材施教。
如果宝爸妈和不到一岁的宝贝玩抛球、接球的游戏,显然是强人所难,宝贝很可能会因为挫折而没有兴趣。
如果宝爸妈和不到一岁的宝贝玩躲猫猫的游戏,他/她就会非常开心。
如果宝贝已经五岁了,宝爸妈还想和宝贝玩躲猫猫的游戏,他/她多半很快就失去兴趣,他会更喜欢复杂的猜谜、藏宝游戏。
几个陪玩角色
在陪宝宝玩游戏时,宝爸妈应该充当什么角色呢?
大玩具:宝爸妈可以把自己视为一个大玩具。
英国儿童心理学家温尼克特认为,养育者要允许宝贝使用自己,配合宝宝的游戏规则,让宝宝获得掌控感,这对于婴幼儿的心理发展非常重要。
代理人:宝爸妈负责给宝贝挑选合适的玩具、游戏场地,找到合适的玩伴,为宝贝创造和其他人玩耍的机会。
观察者:在宝贝游戏的时候,宝爸妈要观察他/她如何开始游戏,如何面对失败,喜欢玩的游戏,有哪些创造性的反应,如何与自己或他人互动,等等。
当然,宝爸妈还需要做好保护者和陪伴者的角色。
尽量配合宝贝
宝爸妈很疑惑:自己已经努力地陪伴宝贝了,可为什么宝贝不愿意配合爸爸妈妈呢?
宝爸妈应该需要转化自己的思路:不是让宝贝配合爸爸妈妈玩耍,而是爸爸妈妈配合宝宝。
每个宝贝的性格特点、喜爱游戏类型不一样,宝爸妈需要尊重宝贝的个性和兴趣,配合宝贝制定的游戏规则。
宝贝最喜欢让爸妈陪着一起玩,宝爸妈要按照宝贝的想法和方式玩,以宝贝为中心,宝爸妈跟着宝贝玩,宝贝会玩得特别投入、起劲。
宝爸妈陪玩能激发出宝贝内在的潜能,宝贝会以此为荣,提升了自信心的宝贝就更喜欢玩,也更易投入到不同的活动之中。
尊重宝贝的意愿
宝爸妈不仅要尊重宝贝做出的游戏选择和制定的游戏规则,还要尊重宝宝的身体感觉和精力状态。
很多宝爸妈为了弥补平时工作忙的愧疚,放假时经常带宝贝玩一整天,精神状态不好的宝贝当然对游戏的兴趣不大。
还有很多宝爸妈经常追着宝贝喂饭,这同样会影响宝贝的专注力。
如果宝贝想自己画画、搭积木,不想让宝爸妈插手,建议宝爸妈还是耐心等待,尊重宝贝的意愿,不打扰宝贝的游戏进程。
高度集中注意力
宝爸妈在陪伴宝贝的时候,一定要放下手机,如果宝爸妈想用手机给宝贝拍照,尽量避免整个过程手机不离手。
与其透过镜头看宝贝,不如用自己的眼睛看;用照片记录宝贝的成长,不如和宝贝一起体验游戏,用心去记录宝贝的改变。
宝贝对爸爸妈妈的情绪非常敏感,如果宝爸妈陪宝贝玩游戏时心不在焉,会让宝贝感到失落和挫败。
不吝啬对宝贝的称赞
宝爸妈不要试图表现得什么都知道,也不要对宝贝设置的游戏指指点点,允许宝贝做自己的老师。
宝爸妈在陪宝贝玩的时候要放下为人父母的威严敢于自嘲,努力体会宝贝的想法。
有时候宝爸妈一个欣赏的眼神、一个惊讶的表情、一句称赞的语言就足以让宝宝心情愉悦。
如果游戏进行得不顺利,宝爸妈要鼓励宝贝再次尝试,减轻宝贝的心理负担,帮助宝贝处理挫折感。
这个时候不是炫耀宝爸妈技能的时刻,不要轻易向宝贝演示你做得有多好,那样反而会增加宝宝的挫败感。
塑造轻松愉快的氛围
玩游戏很重要,但不要把气氛搞得过于严肃,应该用轻松的心态进行。
温尼科特在带宝贝进行涂鸦游戏之前,会拿起一张纸,然后随意地撕成两半,给宝贝带来一种感觉,就是接下来要做的事情不是特别重要。
玩拼图游戏时,宝爸妈可以引导宝宝随意把拼块排列,砌成不同形状、不知名的东西;游泳时,宝爸妈陪宝宝游过去再游回来,踢踢水、泼泼水也挺好。
宝爸妈不要过分带目的陪宝贝玩耍,玩耍应该自由自在,没有太大压力,让宝贝自由发挥创意,让宝贝觉得自己能够做得好。
看到这里,宝爸妈可能感到心累,想成为宝贝的好玩伴真心不容易!
会玩的宝贝能交到更多的朋友,会玩的宝贝能应对各种挑战,会玩的宝贝能将每一天都过得充实而有趣!
宝爸妈这样想,是不是觉得再辛苦都值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