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虽然学校这么多,但却少了一座父母学堂,尽管我们当了父母,养育方面,很多人都是空白的,要么照书养,要么听老人的养,更别提什么教育了,所以容易导致爱太多,成了溺爱,或者是爱太少,放任不管。生宝贝是一回事,教育是另一回事,当我们成为父母后,真的要好好的用心,研究如何的教育好下一代,对得起宝贝,也对得起自己。
近年来,人们对“虎妈”“猫爸”“兔妈”“鹰爸”等教育方式褒贬不一。在他们严厉或温柔的教育方法下,宝贝们都很出类拔萃,但对其教育方式,人们众说纷纭。既然是“动物式育儿”那我们先来看看自然界中的动物到底是怎么对待自己的宝贝。
考拉妈妈与小考拉的特殊食物
一般情况下,一只雌性考拉每年只生育一次,每胎生育一只考拉幼崽。这只小家伙出生时体重不足,但是它知道很快地爬上妈妈毛茸茸的身体寻找育儿袋并一头钻进去,它需要在这里吸奶长达6个月时间。除了奶汁之外,考拉母亲还会用一种被称之为“pap” 的物质来辅助喂养,这实际上是考拉母亲的排泄物的液体形式。或许这听起来非常恶心,但是这样做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母亲可以通过这种喂食方式让小考拉获得它们特有的微生物菌群,这些微生物对于肠道消化原本属于有毒的按树叶非常关键。因此这就像是你的母亲要求你吃完晚饭一样,因为这是必须的。
长达4个月的封闭育儿
雌性双角犀鸟会做出一种非常奇特的行为:和大多数犀鸟类一样,雌性双角犀鸟会寻找一处空心树干并在里面建造一个巢穴,只留出一道狭窄的缝隙供雄鸟给它喂食之用。而雌鸟则会一直在这个用烂泥和排泄物封闭的巢穴中孵蛋。它们每一窝一般产下1~2个蛋,孵化时间大致需要40天左右。一旦雏鸟孵化,小鸟会继续和雌性犀鸟一起呆在这个封闭的巢穴中长达3个月。这是雌性犀鸟的保护本能,它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大大降低雏鸟面对捕食者的风险。
无尽的母爱
相比之下雌性北太平洋巨型章鱼将当仁不让地成为为养育儿女付出最大牺牲的母亲。当完成交配之后,雌性章鱼会在数天内产下大约2万~10万枚卵。这些卵成线状被悬挂在岩石巢穴顶部,雌性章鱼就躲在里面。从此以后雌性章鱼就会寸步不离地守着它的宝贝,拨动海水让它流通,照料这些产下的卵,驱除寄生虫。取决于温度的不同,小章鱼的整个孵化过程可以长达8个月,在此期间雌性章鱼完全不会进食!因此,当它的宝贝们终于孵化后,很多雌性章鱼都会因为饥饿过度而死去。
一夜长大
长颈鹿宝宝的出生可谓惊心动魄——雌性长颈鹿是站立着分娩的,因此小长颈鹿一出生就要经历从两米高空被摔下的痛苦。这听起来非常疯狂,但却是事实。这是长颈鹿的适应本能,新生的小长颈鹿甚至在出生后的20分钟之内就能站起来走路。直到一岁大的小长颈鹿,仍旧会和母亲生活在一起,甚至到它们22个月大时才会离开,但是往往仍旧会选择在离开母亲不远的地方生活。
不管是动物对宝贝的爱,还是人类对宝贝的,其实我们都是希望宝贝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那再让我们来看看专家是如何评价所谓的动物式育儿。
“虎妈”式教育:不适合所有宝贝
“虎妈”可以定义为,高度重视教育,严格管教宝贝,并处于强势主导地位的母亲。她们继承了长期以来被认为是育儿成功经验的一贯法则:严厉、传统、不向宝贝妥协。
然而,“虎妈”式教育并非适用于所有宝贝。对于服从性和遵从性强,并能良好执行的宝贝,这种方法潜力巨大,能让宝贝得到很好的发展;如果宝贝叛逆性强,这种教育方法可能令宝贝更叛逆、不遵从,如果从小一直处于叛逆状态,长大后容易心理扭曲,引发心理障碍。
“兔妈”式教育:应留心观察
“兔妈”式教育最显著的特点是,无声胜有声,无为而有为,让宝贝在轻松的环境下学习。对于宝贝的教育,基本是顺其自然。“兔妈”式教育能减轻宝贝压力,但时间久了,宝贝可能会觉得父母对自己漠不关心。“兔妈”要观察宝贝的动态,如有不妥,及时调整。
“鸡妈妈”式教育:切忌长篇大论
“鸡妈妈”喜欢长篇大论讲道理,而忘记宝贝的接受能力。这类教育演讲虽然精彩,但要考虑宝贝的接受力和理解力,用尽量少的话讲明白道理就可以了。至于长篇大论,等宝贝长大一些再说。
“猫爸”式教育:自由要有度
“猫爸”主张对宝贝采取个性化教育,要宽容并善于和子女沟通。教育宝贝时,要在遵守“游戏规则”的前提下,多给他们一些自主权和空间,多自己做决定。“猫爸”的教育相对宽松,但过分自由会让自制力差的宝贝变得懒散,做事不坚持,不利于追求目标。另外,父母任何一方过于弱势,在宝贝心理成长中的角色就会模糊;若父亲过于弱势,母亲占据统领和支配地位,会导致母子关系过近,父子间相对疏远。
“袋鼠爸爸”式教育:别过度保护
“袋鼠爸爸”指像雄性袋鼠一样抚育幼儿的父亲。父亲和宝贝玩得“疯”,从生理和心理上给宝贝带来更强烈的刺激,这对宝贝成长发育有好处。但“袋鼠爸爸”的过度保护,可能会抑制宝贝体验生活的机会和愿望,一旦宝贝单独面对危险,会手足无措。让宝贝在安全的前提下体验,才能让他们主动学习如何应对不同情况。
“狼爸”式教育:太严厉适得其反
只要宝贝的日常品行、学习成绩不符合“狼爸”近于苛刻的要求,就会遭到严厉体罚。与放纵不管相比,严厉未必能带来想要的教育效果,宝贝更容易叛逆。对宝贝的不良行为,不少父母会进行打骂,宝贝所受的劣性刺激太多,而得不到良性激励,问题会被强化,加剧产生不良心理和行为,甚至“破罐破摔”,背离家庭,直到触犯法律。
“猩猩父母”式教育:正确评估危险
“猩猩父母”很相信宝贝的能力,愿意放手让宝贝去做,自己在旁边看着就行。他们对危险的认识不足,觉得只要父母在旁边看着就能避免发生意外。“猩猩父母”必须认识到,宝贝还小,不知道什么是危险,有时受伤、意外就是在大人眼皮底下发生的,所以不能完全放手,要适当下禁令。
“鹰”式教育:重在沟通
当幼鹰长到足够大时,鹰妈妈会狠心地将其赶下山崖。当幼鹰往谷底坠落时,会拼命拍打翅膀,阻止自己继续下落,由此掌握了飞翔技能。把宝贝逼到极限,以“不伤害生命,不摧毁心灵,不要强制”为准则,让宝贝学会怎么“飞”,这是“鹰式父母”的教育方式。世界上没有不疼爱宝贝的父母,过分溺爱可能毁掉宝贝的前程,有时根据宝贝的客观条件,加以严格教育未尝不可,但要注意把握好度,“鹰式教育”应建立在沟通、协商和兴趣的基础上。
最后我想就去年很火爆的《疯狂动物城》里的育儿观念,跟大家分享一下。
当宝贝有梦想时……
兔子Judy从小到大的理想有两个,一是让世界变得更美好,二是希望能当警察。我们可以看出,Judy爸妈一开始内心是拒绝的。
他们一开始尝试了一些婉转的反对。但当发现宝贝的决心特别坚定后,他们便义无反顾地支持她,鼓励她,没有阻挡她追求梦想的脚步,没有对她说“这不适合你,别走弯路!听大人的话!”
当Judy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并准备踏上梦想之路时,Judy爸妈展现出了前所未有的焦虑和疑惑......但是,他们并没有用各种手段来留住Judy,而是教会她要乐观对待一切!
Judy父母是特别传统的兔子,但是,他们并没有把自己的那套观念强加于自己女儿身上。这点对于做父母的来说,真的特别珍贵。每个宝贝都是有梦想的,梦想是他们对未来的美好描绘。这些梦想看似虚无缥缈,离现实生活很远,但是,这些梦想是宝贝前进的目标,引导宝贝在自己的人生路上奋斗。作为父母,我们要懂得保护宝贝的梦想。要理解宝贝的心理,肯定宝贝的想法并且鼓励宝贝,增强他们的信心。鼓励会让宝贝们的信心越来越足,离梦想的实现也会越来越近。
当宝贝遭遇挫折时……
当Judy遇到挫折回来时,父母是开心的,因为女儿又回到了身边,而且在家乡,她会很安全。他们并没有在这个时候教育Judy:“当初让你不要去你偏要去,现在好了吧!”
美国著名“家庭治疗大师”萨提亚认为,一个人和他的原生家庭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这种联系有可能影响他的一生。我们可以看出Judy父母婚姻幸福,感情很好,这样良好的原生家庭氛围对宝贝的成长非常非常重要。
正是因为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中长大,Judy的抗压和抗挫折能力也比较强,因为父母让她知道:“失败了并不可怕,爸爸妈妈还是一样会爱我,我还可以重新站起来”。
世上的爱都是以聚合为目的的,爱他,所以要和他在一起。唯有父母对宝贝的爱,是以分离为目的的。爱他,就给他自由,让他独立。在生命之旅中,我们的上半程没有宝贝与之同行;宝贝的下半程,我们也不可能与之共度。无论我们和宝贝彼此多么相爱,都无法一路相伴,总归,他的旅程只能他自己去走。不管你是哪种“动物父母”,能为宝贝做的,只是给他无条件的接纳,对他坚定不移的支持,让宝贝时刻有被爱的把握,分享我们的人生经历和一些建议,帮他建立起照顾自己本人人生的能力,最终成就他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