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小孩四岁,目前读小班,她在幼儿园曾被其他小朋友挑衅而反击,我和老师沟通了解后,得知她和其他同学相处没问题,也从不会主动欺负他人。那阵子我教导她,遇到同学挑衅时,要立刻报告老师,不可以打人或推人,她也都能遵守约定。可是最近老师说她在洗手间要洗手时,遇到一位大班的哥哥插队,可能是制止无效,她就向那位哥哥泼水。我想请问专家,要如何引导她,在面对别人不对的行为时,有较适当的应对方式?
真希望宝贝能举一反三!类似的事件重复发生,让人伤脑筋。很佩服你耐心的培养宝贝求助的能力,宝贝也能接受建议,不做让自己被误会的事,有相当的自我控制力。
学龄前幼童的语言发展,尚无法清楚的表达感受与需求;加上人感觉被挑衅或侵犯时,会本能的出现保护自己的正常反应。所以幼童经常透过情绪性的反应,来表达对外界的心理感受,因此泼水是保护自己的正常行为,在情感上没有对错。
针对此问题,你是希望宝贝像以前一样去找老师解决,或是培养自己解决的能力?
若是前者,宝贝先前能请求老师帮忙,当天却没有办法,是发生什么事呢?你可以反映宝贝进步之处,了解她之前是怎么做到去找老师的?当天发生什么事做不到呢?再从中找到力量继续下去。
若是后者,目前宝贝是透过反击(本能性行为)与报告老师(求助权威)两种方式表达情绪。交由老师处理是安全的好方法,可不落入反击的模式;然而,宝贝也可以透过此机会,学习表达自己的想法。例如,协助宝贝了解她生气、难过的内容,“是在气什么?难过什么?透过这个行为想跟对方说什么?”若能帮助幼童练习察觉与接纳情绪,了解自己的感受与想法,则不容易被情绪本能控制,愈能学习以适当的方式表达。你可以先对宝贝说道:“我猜你在生气他插队!”、“妈妈了解,你一定是快气炸了才会这样,妈妈一定支持你。”陪同宝贝了解生气的内容,请宝贝练习具体的说道:“请你排队”、“我不同意你插队”,透过语言表达以取代反击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