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羽是唐朝中期一位著名学者,也是我国和世界茶学的最初创建 者。他一名疾,字鸿渐,又字季疵;复州竞陵 (今湖北省天门)人。其一生嗜茶,精于茶道,以著世界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闻名于世,对中国茶业和世界茶业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被誉为“茶仙”,奏为“菘圣”,祀为“茶神”。
据传他是一个弃婴,他的姓名一说是竟陵龙盖寺住持僧智积禅师用 《易经》占卜出来的。他卜得的是“蹇”之“渐”卦,其卦辞有“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等语,于是就取陆为姓,以羽为名,用鸿渐作字。他九岁那年,有一次智积禅师要他抄经念佛,他却问积公曰:“释氏弟子,生无兄弟,死无后嗣。儒家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出家人能称有孝吗?”并公然称:“羽将授孔圣之文。”他长得不好看,口吃善辩,为人正直。上元初(七六零年),他移居苕溪(浙江湖州),自号桑苧翁,闭门著书。
天宝十一年(公元七五二年)礼部郎中崔国辅贬为竟陵司马。是年,陆羽揖别邹夫子下山。崔与羽相识,两人常一起出游,品茶鉴水,谈诗论文。天宝十三年(公元七五四年)陆羽为考察茶事,出游巴山峡川。行前,崔国辅以白驴、乌犁牛及文槐书函相赠。一路之上,他逢山驻马采茶,遇泉下鞍品水,目不暇接,口不暇访,笔不暇录,锦囊满获。唐肃宗乾元元年(公元七五八年),陆羽来到升州(今江苏南京),寄居栖霞寺,钻研茶事。次年,旅居丹阳。唐上元元年(七六零年),陆羽从栖霞山麓来苕溪(今浙江吴兴),隐居山间,阖门著述《茶经》。期间常身披纱巾短褐,脚着藤鞋,独行野中,深入农家,采茶觅泉,评茶品水,或诵经吟诗,杖击林木,手弄流水,迟疑徘徊,每每至日黑兴尽,方号泣而归,时人称谓今之“楚狂接舆”。
陆羽博学多闻,是一位知识非常渊博的学者。他可能受到当时“ 不名一行,不滞一方”的思想影响,在学业上,他犹如清昼、崔子向 在《寄处士陆羽联句》中所说那样:“荆吴备登历,风土随编录”; “野中求逸礼,江上访遗编” ,不仅从书籍同时也从自然和社会中不断探求与积累知识,所以其涉猎非常广泛,著述也表现出多样性。 这里不妨以上元辛丑(七六一年)以前的文稿为例。据陆羽在其《自 传》中所说,其诗词主要有《四悲诗)和《天之未明赋》二篇代表作 。书稿有《君臣契》三卷,《源解》三零卷,《江表四姓谱》八卷, 《南北人物志》一零卷,《吴兴历官记》三卷,《湖州刺史记》一卷 ,《茶经》三卷,《占梦》三卷,等等。其实,这只是陆羽著作的一 小部份,即以笔者手头的陆羽书目,就还有《陆羽崔国辅诗集》,陆 羽、颜真卿和张志和等人的《渔父词集》,陆羽后期的《洪州玉芝观 诗集》等诗作三部。此外,还有《杼山记》、《吴兴记》、《吴兴图 经》、《虎丘山记》、《慧山寺游记》、《灵隐天竺二寺记》、《武 林山记》等地志;茶书有《顾渚山记》、《茶记》、《泉品》以及《 毁茶论》等;其他著作有《五高僧传》、《教坊录》及与颜真卿等编 纂的《韵海镜源》、吴兴汇编的《陆羽集》等近二十种著作 。
根据陆羽上述书目,我们不难确定,陆羽不但是一位茶叶专家, 用现在的专业说,其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诗人、小学专家、传记作家 、史学家、地理学家。另外,他作优人时还写过一些剧本,并且写得 一手好字,所以他又是一位剧作家和书法家。不过,在众多方面,比 较而言,他在茶学、史学和地理三个方面,传存的作品和成就更多和更大些。对此,欧阳修在《集古录跋尾》中就指出,陆羽一生“著书 颇多”,但除《茶经》,其他书皆不传 ,盖为《茶经》所掩,主要 被他茶学方面的成就所遮没了。因为这样,在陆羽死后不久,如《唐 国史补》所载:“巩县陶者,多为瓷偶人,号陆鸿渐,买数十茶器, 得一鸿渐。市人沽茗不利,辄灌注之” ;把陆羽陶其像,奉之为茶神了。
陆羽的《茶经》,是唐代和唐以前有关茶叶的科学知识和实践经验的系统总结;是陆羽躬身实践,笃行不倦,取得茶叶生产和制作的第一手资料,又遍稽群书,广采博收茶家采制经验的结晶。《茶经》一问世,即为历代人所宝爱,盛赞他为茶业的开创之功。宋陈师道为《茶经》作序道:“夫茶之著书,自羽始。其用于世,亦自羽始。羽诚有功于茶者也!”
更多好内容,请关注:破作文 - pozuo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