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句俗语:"孩子不打不成器",真的是这样吗?
前段时间,在网上的一段视频引起网友们的热议。视频中,一名年轻女子在孩子正在写作业的时候突然暴打孩子,把她从凳子上重重的摔下来后,有拿起扫帚狠抽孩子,让人看了是触目惊心啊。
网友们认为这样太不人道了,认为这一定不是亲生的父母,这样打孩子简直太过分了,也是极其罕见,是极少数。我们身边以打骂孩子作为教育、管教孩子的不在少数。而这种通过惩罚、批评以减少行为再发生的这一举措践行了“负强化”。
斯金纳的强化理论分为两种类型:正强化和负强化。斯金纳认为,人和动物为了达到某种目的,会采取一定的行为作用于环境,当这种行为的后果对他有利时,这种行为就会在以后重复出现,不利时,这种行为就会减弱和消失。
人们可以用这种正强化或负强化的办法来影响行为的后果,从而修正其行为。
一、 何为负强化?
负强化也称阴性强化,撤销或者减弱原来存在的消极刺激或者条件,以使这些行为发生的频率提高。或者以伴有惩罚的方式想要减少行为的发生,但是却适得其反,这也是负强化。
负强化通常和惩罚是亲密联系的,一般负强化中常伴有惩罚
√惩罚:指有机体自发做出某种反应后,随机呈现一个厌恶刺激,以期消除或抑制此类反应的过程。如上面妈妈打孩子就是一种武力惩罚,打宝宝的小手也可看做是武力惩罚。
二、 何为正强化?
通过对孩子进行奖励,表扬等方式以增加行为发生的频率,叫做正强化。它和负强化相反,它是一种比负强化更加积极地教育方法,教育效果也比负强化的好,比起负强化它更科学,更有利于孩子们的身心健康发展。家长们可以积极采纳。
更多好内容,请关注:破作文 - pozuo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