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零零年故宫,七二万平方米面积,一砖一瓦,一禽一鸟都凝结着中国古代工匠的汗水和智慧,是举世罕有的文化的瑰宝集成。
故宫是必去胜地,近年来又是网红打卡地,人满为患,还车满为患,古迹的承载能力如何?人流车流如何管理?这些日益突出的矛盾,备受人们关注。
━━━━━
六百年故宫地砖,能否承受机动车之重?
电影《末代皇帝》中,有一段情节说,溥仪身边的一个外籍老师庄士敦将一辆西方的自行车送给了溥仪。溥仪十分喜欢这一新潮交通工具,为了骑车方便,把宫中所有碍事的门槛全部给锯掉了。据档案记载,溥仪在宫里骑着玩的自行车有二零余辆,还在紫禁城布置了一个专门供他存放自行车的车库。
在现代人看来,那些自行车都不足为奇,而那些被锯掉的珍稀门槛、敲掉的厚重地砖,才是真正的宝贝,着实令人扼腕叹息!
故宫的“宝贝”是如此之多,地砖就是其中重要的一大门类,具有极大的文物研究价值。曾经老北京有一个传说,说紫禁城的地砖都是用金子做的,因为古法制造一块砖大概七二零天,其成本相当于一两黄金的提炼成本,叫“金砖”不为过。据史料记载,“金砖”学名叫细料方砖。制造一块,需通过掘、运、晒、推、舂、磨、筛等七道工序得其土;再经三级水池的澄清、沉淀、过滤、晾干、踏踩等六道工序使其成泥;然后用手、托板、木框、石轮等工具固定形状;再放置在阴凉处阴干,每日轻轻翻动,八个月后成坯入窑,用不同的糠、草、柴等分别焙烧一三四日,再以窨水后出窑。每一块砖都需达到表面色泽均匀,无任何裂缝、斑渍和缺角,敲击声震而清越,才算合格。
如今,故宫北院区的瓦作透风砖雕工作室内,维修了几十年砖瓦的老师傅们正在修复各式各样的砖雕和脊兽的文物。例如一块一尺见方的栀子花砖雕,一般一个工人雕刻一块这样的成品需要一周左右时间。而这只是故宫里的一块普通的地砖。老师傅介绍,故宫修缮时,能用老的就不做新的,有些破损的建筑构件经过修复还要继续使用。
一块地砖,无论是旧法制作,还是修缮翻新,都十分不易,耗费大量物料、人工。
《故宫保护总体规划(二零一三-二零二五)》(下文称《总体规划》)披露:故宫现有地面铺装总面积三八.四三万平方米。近年来,故宫历经多次保护修缮工程,经多年变迁和更换,现存地面保留条石、青石、青砖等传统材料的铺装面积大约为 二二.三二 万平方米,占地面总面积的 五四.一一%,其中保存良好(A 类)的占传统材料铺装的 八八.三五%,保存较好(B 类)的占 一一.六五%。四一.四九%铺地材料发生改变,出现了如砼、水泥方砖、沥青等非传统材料铺装地面,其真实性受到影响。
为了进一步保护原始地砖,并方便游客休息,故宫采购新增了一四零零把座椅。过去,游客习惯坐在地砖上、台阶上和靠在栏杆上,天长日久后这对文物都有损害。比较而言,现代机动车重达数吨,商务用的奥迪A六重量达二吨,越野款的奔驰G系列达到四吨左右。在这样的重量之下,无论是久经风霜的旧砖,还是幡然一新的新砖,是很难承受重物的压力的。对于机动车,更应该采取措施予以规范。
━━━━━
故宫停车现状如何?
市民开私家车去故宫游玩,停车是一件很费劲的事。由于故宫没有公共开放的停车场,一般要绕道去附近的中山公园、国家大剧院、景山或北海附近停车。
当然,故宫是有内部员工停车场的。据央广网公开报道,每天临时来故宫博物院办事停放的流动车辆有数百辆,故宫员工的私家车有八三零辆左右。
《总体规划》对故宫的交通和停车现状作出评估:“由于故宫内管理办公、库藏和基础设施布局较为分散,管理办公流线缺乏组织,分布于外朝东、西两侧及内廷外围。文物运输路线穿越观众开放区。
更多好内容,请关注:破作文 - pozuo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