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之侨①得良桐焉,斫②而为琴,弦而鼓之,金声而玉应。自以为天下之美也,献之太常③。使国工视之,曰:“弗古。”还之。
工之侨以归,谋诸④漆工,作断纹焉。又谋诸篆工,作古窾⑤焉,匣而埋诸土。期年⑥出之,抱以适⑦市。贵人过而见之,易之以百金,献诸朝。乐官传视,皆曰:“希世之珍也。”
工之侨闻之,叹曰:“悲哉世也!岂独一琴哉?莫不然⑧矣!”遂去,入于宕冥之山,不知其所终。
工之侨得到一块上好的桐木,把它制作成一张琴,装上琴弦弹奏,发出金、玉般悦耳的声音。他自己认为这是天下最好的琴,就把琴献给太常。太常让国内优秀的乐师来看,乐师说:“不是古琴。”就把琴退还给了工之侨。
工之侨拿着琴回到家,跟漆匠商量,在琴身上作出断裂的纹路。又跟刻字工匠商量,在琴身上刻出古代的款识,然后用匣子把琴装起来埋在土里。一年后挖出来,工之侨抱着琴到集市上。有个显贵的人路过时看到了这张琴,就用百金买下,把琴献给朝廷。乐官们互相传看,都说:“这琴是世上少有的珍品啊!”
工之侨听说后,感叹道:“这个世道真可悲啊!难道只是一张琴的遭遇是这样吗?没有一件事不是这样啊!”工之侨于是离去,进入了宕冥山,人们都不知他最后的去向。
说“适”:“适”的本义是“往、到”,如上文中的“期年出之,抱以适市。”又如,“无所适从”。
“适”在文言文中还有以下常见释义。
古琴,又称瑶琴、玉琴、七弦琴,有三千年以上历史。
古琴是中国古代文化地位最崇高的乐器,有“士无故不撤琴瑟”和“左琴右书”之说。
古琴位列四艺“琴棋书画”之首,被文人视为高雅的代表,自古以来一直是文人的必修科目。
早在《诗经》中就有了关于古琴的记载,如《诗经·关雎》:“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更多好内容,请关注:破作文 - pozuo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