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二月二四日俄罗斯开展对乌克兰“特别军事行动”至今已整整一个月了,冲突已引发俄乌双方及国际社会未曾遭遇的新的重大挑战。这些挑战因具有深远影响而不会在短期内自行消失,或因影响很大而不能假装视而不见。
概而言之,俄乌冲突发生后,有以下十大挑战现在或将来须由俄乌双方或国际社会积极解决,不然会引发更多更大的挑战,危害国际社会整体安全或繁荣。
第一,核风险。
尽管有其他考虑,美国和北约之所以不愿直接运送进攻性武器、地面或空中部队进入乌克兰,或开辟乌克兰领空为禁飞区,主要是忌惮引发与俄罗斯潜在的核冲突。考虑到俄乌军事冲突依然进行,及此前俄已将战略力量提升到警戒水平,即使发生核冲突的可能性很低,但因这一冲突具有极端灾难性后果,国际社会必须对此予以严肃关注。另外,乌克兰具有多所核电设施,军事冲突导致设施受损的情况也不能完全排除,如果冲突导致核辐射泄漏,将会给乌克兰和它的欧洲邻国带来灾难与恐慌。
第二,俄乌停战和乌克兰国际地位。
冲突发生至今,外界还没看到冲突结束的明显迹象。但如何结束,应是俄乌、欧洲、美国与国际社会尽早思考的问题。停战安排只能首先通过俄乌双边谈判才能实现,这就要求国际社会为双方谈判提供有利氛围和条件。不幸的是,目前俄乌双方都希望通过取得战场上的优势来获得谈判桌上讨价还价的空间,而北约还在持续对乌克兰进行物资援助,美欧还在考虑对俄罗斯可能的进一步制裁。无论如何,俄乌双方终究需要通过一场谈判来结束军事冲突。
同时,乌克兰的地位也需提上谈判日程,但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冲突以何种方式结束。无论从俄罗斯的角度还是北约的角度来看,战后的乌克兰应该依然是一个主权国家,而不应就此消失。在这个前提下,冲突后乌克兰的国际地位是成为俄罗斯的友邦,北约可能的成员,还是欧盟东扩的对象,或是奥地利一样的中立国,以及它国家安全的可核定的保证,是冲突结束前或冲突后不久必定要解决的问题。这需要一场俄乌以及欧盟和北约甚至联合国参与的集体谈判。
第三,乌克兰人道危机。
俄乌军事冲突目前已导致约三零零万人逃离家园,沦为难民。不论这场冲突的性质如何,乌克兰人的灾难需要得到国际社会关注。如何尽量减少平民伤亡,降低乌克兰境内的人道主义灾难,如何安顿好流落它国的乌克兰难民,并帮助其战后尽快返回故土,既是乌克兰也是欧洲和国际社会需要面临的紧迫问题。联合国如何在缓解乌克兰人道主义灾难问题上发挥关键作用值得思考。
第四,旨在结束冲突的国际调解。
尽管俄乌冲突的最终解决端赖于双方的停火意愿及通过谈判解决冲突的进程,但这并不意味着冲突的终结不需国际社会的积极介入。事实上,具有中立立场、公认的实力和普遍威望的国家可以为缓和与结束这场冲突发挥关键作用。但实施调解与斡旋的国家如何被冲突双方及国际社会广泛接受,及以何种方式发挥关键作用,值得有相关能力的国家及国际社会共同思考。无论如何,促成和谈与结束冲突是国际社会的共同利益。
第五,冲突后的泛欧安全机制。
此一问题可能没有前面问题急迫,但意义却更加深远。没有冲突后泛欧安全机制,尽管短期内欧洲能保持地区稳定,但长期来看,欧盟和俄罗斯会在相互深度敌视的情况下共存,这会为将来可能存在的更大冲突的爆发酝酿土壤。为了俄罗斯和欧洲彼此持久和平,欧盟及北约应与俄罗斯开展冲突后欧洲安全机制谈判,这场谈判将确立北约和欧盟在欧亚地区的影响力边界,以及俄罗斯在欧洲的位置。它不可能在二-三年内完成,但通过谈判取代潜在相互敌视和威胁的共存方式要好得多,而且谈判存在达成共识的可能性。
第六,西方对俄罗斯制裁的存续。
在俄罗斯发动对乌“特别军事行动”以来,美欧为代表的西方世界对俄罗斯部分公民、机构和整个国家实施了前所未有的制裁。这些制裁措施没有得到联合国授权或认可,不具有深刻的国际合法性。目前,所有制裁理由建立在俄罗斯对乌采取军事行动的行为,还是行动所包含的性质,欧美并没有阐述清楚。如果只针对俄罗斯的行为,那么在冲突结束后是否应取消对俄制裁?如果认为俄罗斯军事行动的性质已产生对国际规范不可逆转的负面冲击,那么冲突结束后西方的制裁是否依然有效?尤其考虑到对俄制裁也对欧洲产生严重的负面冲击,因此,西方社会必定需认真思考对俄制裁的时效性及其依据,并思考如何根据情势变化调整这些制裁。由于它们尚不具备充分的国际合法性,其他国家没有义务遵守。如果冲突结束后制裁仍然存在,西方社会如何处理不遵守它们这些制裁措施的国家的关系,也是美西方必须思考的严肃问题。
更多好内容,请关注:破作文 - pozuo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