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性缓
人性缓,冬日共人围炉,见人裳尾为火所烧,乃曰:“有一事,见之已久,欲言恐君性急,不言又恐伤君。然而言是耶?不言是耶?”人问何事,曰:“火烧君裳。”其人遽(jù)收衣而怒曰:“何不早言?”曰:“我道君性急,果然。”——《明清笑话集》
注释 裳尾:旧时人所穿衣衫的下摆。古代称下衣为裳
为:被 欲:想要 恐:担心 伤:损失
遂:于是 道:说 然则:那么
译文 有一个慢性子的人,冬天与别人围炉向火,见别人衣服的边角被火烧着了,便慢吞吞的对那人说:“有一件事,我早就发现了,想对您说,又怕您沉不住气;不对您说,又怕您损失太多,那么到底是说好呢还是不说好呢?”那人问到底是什么事。回答说:“火烧着您的衣服边了。”那人于是赶快把火灭了,对他吼道:“既已发现,为什么不早告诉我?”慢性子人说:“我说您会性急的吧,果不其然!”
第二篇:性刚
有父子俱性刚,不肯让人。一日父留客饮,遣子入城市肉。子取肉回,将出城门,值一人对面而来,各不相让,遂(suì)挺立良久。父寻至见之,谓子曰:”汝姑持肉回,陪客饭。待我与其对立在此。”——《明清笑话集》
注释 俱:都 遣:派 市:买 值:适逢,恰好碰上,遇到
遂:于是 良久:很久 姑:暂且 之:到
谓…曰:对•••说 将:将要 入:进
译文 有一对父子都性格刚烈,一点都不肯谦让于人。一天,父亲留客人饮酒,派儿子入城买肉。儿子提着肉回家,将要出城门,恰巧一个人面对面走来,两人不肯相让,挺着身子面对面地站在那里,僵持了很久。父亲见儿子这么长时间也没有回来,就去寻找,看到这种情景,就对儿子说:”你暂且带着肉回去陪客人饮酒,等我跟他在这里对站着!”
寓意
人与人之间,磕磕碰碰总是难免的。相互谅解,退一步海阔天空,忍一时风平浪静;倘若使气斗狠,对谁也没有好处。
”子入城市肉”不能及时回家的原因是:将出城门,值一人对面而来,各不相让,遂挺立良久。
《父子性刚》告诉我们做人的道理:为人不能倔强固执,使气斗狠;要学会谦让谅解,要有宽大的胸怀。
这则故事讽刺了那些不懂得谦让、气量狭小、凡事斤斤计较的人。
第三篇:活见鬼
有赴饮夜归者,值大雨,持盖自蔽。见一人立檐下,即投伞下同行。久之,不语,疑为鬼也;以足撩之,偶不相值,愈益恐,因奋力挤之桥下而趋。
值炊糕者晨起,亟奔入其门,告以遇鬼。俄顷,复见一人,遍体沾湿,踉跄而至,号呼有鬼,亦投其家。二人相视愕然,不觉大笑。——《古今谭概》
译文
有一个人赴宴后深夜回家,正赶上天下大雨,就撑起伞来遮雨。看见一人站在路旁房屋的滴水檐下,那人跑过来一下子钻到了自己的伞下,和自己一块走起来。
走了好一阵,那人也不说话。他怀疑是鬼,就用脚撩试,正巧没碰着,更加害怕,于是用力把那个人挤下桥去,撒腿就跑。
这时正是做糕的人清早起来的时候。他赶紧跑到糕点铺门口,告诉大家自己遇见鬼了。不一会儿,又见一个人,浑身湿淋淋的,跌跌撞撞地跑来,大喊着“有鬼”,也跑进做糕人家中。两人互相看看,目瞪口呆,随即不觉大笑起来。
第四篇:虎与刺猬
有一大虫,欲向野中觅食,见一刺猬仰卧,谓是肉脔(luán,切成块的肉),欲衔之。忽被猥(wěi)卷着鼻,惊走,不知休也,直至山中,困乏而眠。刺猬乃放鼻而走。大虫醒,甚欢喜,走至橡树下,低头见橡斗,乃侧身语云:“旦来遭见贤尊,愿郎君且避道!”——《启颜录》
①大虫:老虎 ②脔(luán):切成小块的肉
③橡斗:带壳的橡实 ④旦:早上
⑤遭:遇见,碰见 ⑥贤尊:对他人父亲的敬称
更多好内容,请关注:破作文 - pozuo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