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摩的名字,一定是近代“多情才子”的代名词。
他的朋友梁实秋的评价是,他从不出口伤人,也从不冷落任何人。
当然,朋友的评语,自然带着一种偏爱。
在其他人眼里 他又会是怎样的呢?我们不妨从他的三段感情中一一剖析。
从林徽因的角度讲,徐志摩是无可替代的多情才子,可谓是浪漫到极致的人。
在陆小曼的眼里,徐志摩是热烈的风,是浪漫的情人,是一往情深而不能自已的存在。
从发妻张幼仪的角度看,梁实秋笔下那个温文尔雅的君子不见了,他留给张幼仪的除了伤害,还是伤害。
然而,徐志摩最念念不忘的人是林徽因,让他爱恨交织的当属陆小曼,最使他鄙弃的是张幼仪,那么,三段感情中谁是最爱他的人呢?
我们细细分析一番。
爱得越深,输得越惨
徐志摩自幼以聪慧闻名,不仅长相清俊,又有家境富裕的加持,上高中时就被张幼仪的哥哥看中,提亲的那一年,张幼仪年仅一三岁。
徐家世代经商,富庶一方,而张家也毫不逊色,也是巨富,两家可称得上门当户对。
可是徐志摩看过张幼仪的照片后,给出不屑的评语,满心的鄙夷藏都藏不住。
然而父命难为,最终他们在双方家长的促成下,于一九一五年成婚,那一年徐志摩一八岁,张幼仪只有一五岁。
他们的婚姻,怎么看都是一种美满的结合,然而事实并非家人所期待的那样。
婚后半年,徐志摩北上求学拜梁启超为师,后又辗转到国外求学,在西方自由思想的熏陶下,他倍感包办婚姻的苦恼。
尤其是在遇到“不食人间烟火”的林徽因后,浪漫情怀占据了他生活的全部,他决定砸碎身上的婚姻枷锁,追求自由的爱情。
已经身怀二胎的张幼仪,在家人的安排下与丈夫团聚,可是等来的却是徐志摩冷冰冰的离婚协议书。
于是,徐志摩在此种情况下留下那句名言:“无爱之婚姻忍无可忍, 自由之偿还自由。”
他不顾死活逼迫张幼仪打胎,急不可待地表达了自己真实的想法,因为林徽因马上就要回国了,他要尽快离婚脱单,向林徽因求婚。
徐志摩从未想过,此刻张幼仪的心是怎样锥心般的疼痛。
张幼仪没有哭,也没有闹,而是安静地签下离婚协议,并祝愿他能找到一个心仪的太太。
张幼仪本该有满腔的恨,可她离婚后,依然用爱来周全徐志摩的家人。
她尽了一个妻子应尽的义务,仍嫌自己做得不够,她的理由只有一个,为了儿子,但是根本的原因,是她放不下心中的爱情。
或许,我们今天看来会笑她傻,会问她:值得吗?
然而真正的爱,从来都是毫无理由,不问值不值得。
除了无怨无悔地默默付出,远远祝他幸福之外,不求任何回报,甘愿对爱的那个人好到极致。
这样的爱是世上的稀世珍品,有幸遇到,需倍加珍惜。
可惜很多人不懂,正如徐志摩,他从来都没有珍惜过。
更多好内容,请关注:破作文 - pozuo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