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马拉松战役是抗登陆作战吗?对后世有怎样的影响?
优质回答: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严格来说,马拉松不是抗登陆作战。
因为波斯大军是顺利登陆进入马拉松平原以后,才同雅典军队交手的。
大概公元前四九零年九月,波斯大军的军舰在马拉松湾登陆成功。
当时雅典军队距离马拉松完还有交院的距离,紧急赶来。
但此时波斯军队超过一.五万人已经登陆完毕,驻扎在卡拉德拉河边。
雅典军队赶来,同波斯人隔河对峙,相距一零公里。
本来雅典试图等待强悍的斯巴达援军到来,一起攻击。
然而斯巴达却找借口百般拖延增援。
当时雅典军队只有作战或者退回雅典这二条路。
退回雅典很危险,因为这里是平原,波斯人又有骑兵,很容易遭到追击。
最终,雅典人决定和波斯人就在马拉松平原决战。
双方兵力比较接近,波斯是一.五万人,雅典大概一.一万人。波斯人随后有骑兵,但主要用于袭扰。而且马拉松平原地形很窄,骑兵机动空间少,不容易发挥威力。
而步兵的对抗中,雅典无论战术还是武器装备都占优势。
波斯的步兵主要依靠弓箭雨杀伤敌人,然而它们的青铜箭头穿透力有限,很难射穿雅典人的铠甲。
双方兵力接近,胜负是很难说的。结果经过激战,波斯军队溃逃回船上,结束了战争。
波斯人损失不是很严重,大约六零零零人,三分之一而已。
但是,马拉松战役说明波斯人打不过雅典,那么继续作战也就没有意义,还是撤退比较稳妥。
马拉松战役没有决定性,实际上双方又厮杀了十几年,希波战争一直到前四四九年方始结束。
其他网友回答
公元前四九一年,波斯皇帝大流士派遣使者到希腊各邦索取“土地和水”,要求希腊各邦对波斯臣服,但遭到了雅典和斯巴达的拒绝。公元前四九零年,大流士亲率波斯军队再次入侵希腊,在雅典城东北六十公里的马拉松平原登陆,妄图一举消灭雅典,进而鲸吞整个希腊。马拉松战役是希波战争中的一次重要战役。
在马拉松战役中,希腊联军约一.一万人,而波斯军队约为一.五万人,波斯军队人数上略占优势。但是,此战结果却是希腊联军以区区一九二人伤亡的代价,杀伤波斯军队六四零零多人。这样以少胜多,并且伤亡远比对手小的战果,依战争循环因果序列可看出,其中一定存在希腊军队以零伤亡作战的情况。事实表明也正是如此。
波斯军队的步兵方阵一般是一零×一零队形,每一个面向敌人的一零人纵列代表一个基本战术单位“一零人队”,队长站在前列,装备一面长方形盾牌和一支约两米的长矛,上身披轻便的鳞片甲。他身后的九名步兵,每人装备一副弓箭和一柄弯刀,一般不披铠甲。战斗时队长负责抵挡敌人步骑兵的冲击,而身后的九名弓箭手以密集的齐射杀伤敌军,其中只有第二排的弓箭手能够从队长的身旁直射敌人,后面的八人则是对空放箭,射角由前到后逐渐抬高至四五°,这样在阵前三零零米以内构成弓箭的火力覆盖。当敌人被波斯人的箭雨大量杀伤,溃不成军之时,波斯步兵就开始冲锋,他们将弓收入箭囊,拔出弯刀,冲入敌阵近身格斗。
本来,在冷兵器时代,弓箭是击毁距离最远的武器。如果敌方不能有效防卫弓箭的射杀,波斯军队在以这种方式作战的初期将拥有战争维包含型零伤亡作战的巨大优势。弓箭的大规模集中使用,就是冷兵器时代的战前“炮火准备”。这是波斯军队在此前五零多年时间打遍周边无敌手的军事优势所在。
但是,波斯军队的两个弱点在马拉松战役中成了致命问题:
一是因为其重视弓箭攻击而形成的杀伤力无人能挡,因此对自身士兵防护就不太重视,只有第一排士兵有铠甲防护,后排士兵几乎无防护。这样在过去的作战中,因进行第一波的密集“炮火准备”之后,一般情况下敌方就已经溃不成军。没有防护可轻装上阵,在后续的短兵相接交战中可增大杀伤力。但如果遇到对方较强的攻击,其自身伤亡率也会大增。
二是波斯人使用的箭是一种三棱宽刃箭镞,青铜质地,带倒钩,杀伤力强大,但穿透力不足。这一弱点使得其在攻击希腊重装步兵的严密防护铠甲时,攻击力完全丧失。
类似地,中国志愿军在朝鲜战场采用猫耳洞等防护工事,也使美军超过范弗里特当量五倍的炮火准备失去攻击效果。
以上两个问题只有同时存在时,对波斯军队才是问题。因为如果其弓箭的攻击力不受影响的话,开始初期的几波弓箭攻击之后,敌方的攻击力就被杀得所剩无几了。因此其防护力弱就不会是问题。而一旦其弓箭的攻击如果因敌方的防护较强不具有杀伤力之后,敌方的杀伤力依旧强大,这时波斯军队的防护力弱就成为重大问题了。
更多好内容,请关注:破作文 - pozuo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