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天,我在家里看电视,又看到了这样一则新闻:一个小偷干了一会儿时候,就偷到了几十万元,他高兴得不得了。过了几天,他又偷人家的钱包,却被一个人拦住了,这个好心人看他年纪轻轻,便对他说:“小伙子,你母亲把你培养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如果她知道你干这种偷偷摸摸的事,她肯定会伤心欲绝的。”可是这个人却不屑一顾,反而用随身带的刀子把这个人给杀害了,然后逃之夭夭。
当我看完这条新闻,心中对那好心人的遭遇而感到伤心,对那个小偷的行为而感到气愤,你这个小偷知道吗?你这么干,不仅不会变成有很多银宝的大阔老,还会终生坐牢的,这位好心人那么热心的帮助你,想让你该邪归正,你不仅不听,反而将他给杀死了。也许,你为偷得的钱而欢喜,为逃脱罪行而坦然。
看新闻有感今天我在电视里看了一则新闻报道,讲述了一对苦难兄妹的故事。
这对兄妹还只有十几岁,可却已经相依为命过了五年的苦难生活了。他们的爸爸、妈妈因为发生家庭矛盾,妈妈把爸爸杀死了,妈妈也因此被送进了监狱。从此,兄妹俩由年老的奶奶照顾,可没想到不久,奶奶因为接二连三的打击病倒了,自己的生活也需要别人照料了,兄妹俩以后就挑起了家里的全部重担,家里没有收入,每个月就是村里补助的三零元钱,这点钱对他们来说,吃饭都成问题,兄妹俩自己种菜、捡废品,靠好心人帮助艰难的维持生活,可从他们的眼神看出,兄妹俩依然对生或充满希望,坚持自己的学习。看到他们在寒风中穿着单薄的衣服,站在空荡荡的房子里瑟瑟发抖的情景,使我感受很深。
现在的我,有着好的学校读书,接受知识,有疼爱我的爸爸、妈妈,过着幸福的衣食无忧的生活,以后我一定要好好珍惜生活、珍惜时光,努力学习,将来作一个有用的人。
读过这本书之后,我有了对新闻报道真实的向往和追求。目前,我国的新闻存在一种维护现状的现象。这或许是无意的,但这一问题确实造成了某些新闻的失实。媒体或许考虑到某些事实不会被公众所接受,所以在下意识的回避甚至曲解现实。这种经过筛选的新闻就会让舆论导向有所偏离。但是,我国的媒体大多都在这样做,传媒可以表达某些言论,但是触动不了权力机制。而我们就是应该不做不该做的,做好该做的。
另外,本书让我对新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本以为只要懂交际,懂得发现事件就可以从事新闻行业。现在发现,新闻从业者需要注意的东西很多,新闻言论是不容出错的。
学习新闻的必要性就在于学会去避免错误,更准确的报道新闻并通过新闻学习来形成自己的新闻体系。
田纳西的记者们喜欢热闹和惹是生非。他们不惜花费大量时间侮辱别人的人格并且摧残其身体,恨不得置对方于死地而后快。
这篇小说的内容荒诞可笑。当记者们工作时,就“开始了斗殴,展开混战,这些场面实非笔墨所能形容,即使神奇之笔也无济于事。人们射击啦,格斗啦,砍杀啦,嚎叫啦,都拼命地想把对方扔到窗外去”。夸张几乎是所有讽刺作品里必不可少的。马克·吐温从一开始写作时就运用夸张手法,有时夸张达到怪诞的地步。马克·吐温的夸张使人感到震惊、荒谬和离奇,但从中又往往反映出生活中的某些真理。
其实我觉得马克吐温用了大量夸张的手法,一是逗乐读者反映马克吐温的幽默风格,二是表达对新闻界相互讽刺攻击甚至暴力疯狂的讽刺。
今天晚上,看了中央电视台《新闻调查》的一个新闻故事,很有教育意义。
这个故事说的是沈阳市一位老板开了一个叫金丰超市的商场,开业两年期间,被 -有关部门检查罚款了三九次。第一次是在开业的时候老板打出“金丰超市,物价最低”的标语,工商局的人说用“最”字做标语违反了《广告法》,要罚款。第二次工商局的人想捞点钱,就去金丰超市把真的烟说成是假的烟,把烟没收,还要罚款,老板请朋友帮忙才把烟拿回来。可是,过了几个星期,工商局的人又再次来到金丰超市,把真的白酒,说成是假的白酒,要没收并罚款。面对无休止的检查罚款,老板忍无可忍,拿起了法律武器,向 -提起了诉讼。工商局的人怕事情败露,连忙做老板的工作,让他撤诉,老板饶了他们,撤了诉,工商局的人赶忙把白酒和罚款送了回来。从这件事老板懂得了法律的重要性,以后每当有不合法的乱收费、乱检查、乱罚款,老板就毫不留情地到 -诉讼,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更多好内容,请关注:破作文 - pozuo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