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的文章(精选二二篇)
这是我流浪过的路
文/皇甫名
这条路我一个人走了许多次
路上有你踩过的沙粒
空气里残存你的气息
我不忍离去,无法抗拒
每次路过,还能感觉到的呼吸
还记得你说过的故事
我默念了,一次一次
如果心愿意,我也可以忘记
人来人往,却找不到你
模糊的身影,你唯一留下的痕迹
情侣的放肆,是一种另类的讽刺
不会离得太远,也不能走得太近
来来去去,最终难抵
原来,回不到的只是过去
我说,我不会变
你说,我们也不会变
如今的生活,落叶一片片
故事的发展,成就你的念想
我错过了你身边
如果流星与我们擦肩
在我们不经意间
不是我们变了模样
只是变了彼此眼里的世界
距离一段,回到最初起点
我喜欢走在你后面
静静欣赏只属于我的那画面
然后从幻觉来到梦境
我在这会流浪许多天
不悲不喜,这段路
我走过一遍又一遍
读王小波的怀疑
我读王小波的作品有点迟。大概是在二零零五年,很偶然读到王小波的几篇随笔杂感,被他生动俏皮的语言所吸引,于是有一段时间到处翻找他的文章来读,并认为他是当时中国写随笔写得最好的人之一。后来弄到了他的随笔集《我的精神家园》,读得多了,有点疑惑,隐隐觉得他在思考上似乎有点问题,但还是认为,就随笔而言,他还是写得最好的其中的一个。
有喜欢王小波的朋友说,王小波的小说成就在他的随笔之上。我是愿意相信的。虽然写得一手好随笔的人未必就写得好小说,文学史上也有不少这样的例子。但从王小波随笔里所体现出的奇思异想和语言才华,我还是愿意相信王小波会写得好小说,还是愿意找一本他的小说来读一读的。零六年,过了香港,事由繁多,就搁了下来。又之后,或是由于忙,或是由于懒,什么原因,我也说不清,反正就一直没有读过他的小说。
前些天逛书店,很偶然的见了本王小波的《怀疑三部曲》,看看出版时间是二零零二年二月,看来在这个位置上已躺有一段时间了,就买了本。
花了几天时间,断断续续的读完了这《怀疑三部曲》后,对王小波的印象就有了一些改变,再找他的作品来读的那种意欲大减了。
应该说,王小波是个编故事的高手。《怀疑三部曲》由《寻找无双》、《革命时期的爱情》和《红拂夜奔》组成,除了《革命时期的爱情》是写现代的故事外,另外两部都是借唐传奇躯壳去演绎的。
“建元年间,王仙客到长安城里找无双。”这是《寻找无双》的开头,取唐人传奇中“无双遭乱世籍没,而仙客之志死而不夺”之皮和线,写王仙客到长安城,到宣阳坊里寻找无双的故事。“李靖、红拂、虬髯公世称风尘三侠。”这是《红拂夜奔》的开头,似乎均有一股浓浓的唐传奇的味道。
但,不是的。王小波并没有在铺陈传奇,他是在写志怪,而且怪得荒谬无比。或者换个说法,王小波是像孙悟空那样,是从唐传奇里扯了一根毛放在手里吹吹,从而生成了这些荒谬的故事。正是在编造这些故事的时候,王小波显示出高超的叙事才华。
王小波这些小说的叙述形式很是新奇。小说中的故事基本是一种荒谬怪异的历史臆想,披了一张历史的皮,又根本与历史无关。但加了个叙述者“我”, 小说中,在叙述那奇异的“历史”时不时的返回叙事者的身边,叙述身边的故事,跟那“历史”是如何的相类或相连。比如《红拂夜奔》写卫公和红拂私奔野合时,又回到现在“我”和小孙的同居胡搞,历史和现在相类相衬;《寻找无双》里叙述长安城宣阳坊兔子成灾的故事,又以叙述者王二表哥对此是多么的有研究,以致高考作文时也写了进去,作为旁证,说得煞有介事。
应该说这种叙述方式是够聪明的。他颠覆了历史与现在、想象与现实的界限,让读者和叙述者在历史与现在,或说是谬想和现实的不同时空中不断的进进出出,历史与现实互相粘连又互相印证。既有怪异之趣,又有一种趋真的现实感。
跟其他小说家很不同,被小说家们所忌讳的的议论、分析、推理、演绎、古今名言等等,被王小波大量的穿插在故事的叙述中。他把这议论分析作为讲故事的一部分,或说议论和故事的叙述合为一体,他在演绎中把要说的东西作故意的夸大,反复的分析,把一些荒谬的东西推演至极致,让人一笑。这就使得小说中的议论分析并不显得使人感到枯燥和多余。
更多好内容,请关注:破作文 - pozuo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