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味的文章(精选二一篇)
美味砂锅头
文/曹乾石
“小寒”节气一过,进入“三九、四九冰上走”的严寒季节,下班后走在寒风凛冽的街头,心里最渴盼的,回到家里饭桌上有一个热气腾腾的砂锅头了。
记得小时候家里穷,开荤吃鱼肉是件稀罕事,萝卜、白菜是餐桌上的家常菜。后来家里日子渐渐好转了,餐桌上的菜肴也丰盛起来,母亲也变着法儿显示她的烹调手技。特别到了冬天,母亲从街上买回排骨、爆鱼、肉皮、豆芽、大白菜等物品,荤荤素素放进一个大砂锅里,寒冷的冬天里,吃着热腾腾的鲜美可口的砂锅“大杂烩”,实在是件最暖心的事儿了。
母亲做砂锅头有讲究,她先把放入砂锅的食品洗净加工好,然后把排骨和鸡肉剁成小块,放上适量的水,倒入砂锅中用文火慢慢炖煮,当排骨、鸡块在砂锅里翻滚时,就可将切成小长条的肉皮放进锅里,同排骨、鸡块一起慢慢炖着,待到排骨、鸡块发出香味,有些酥烂时,再往锅里加入豆芽、大白菜、香菇等。待排骨、鸡块熟透了,再焖它一刻钟,砂锅就可以端上桌了。香菇的清香,豆芽的鲜嫩,白菜的娇艳与排骨鸡块的醇厚交融在一起,怎能不令人口舌生津呢?
如今生活富裕了,冬天吃砂锅成了人们的家常便饭,砂锅头里的品种也丰富了很多,对于鸡、肉、鱼、蛋这样的大众“花旦”来说,几乎所有的素菜:萝卜、白菜、豆腐、海带、干丝……不管什么,与鸡肉鱼蛋一锅炖后,滋味都会变得更加鲜美;而这些果蔬在吸收了荤菜的油腻后,鸡肉也变得更加可口入味了。即使再挑食的人,也能在砂锅里找到自己所爱吃的美食。
不知是受母亲的影响,还是贪图省事,我也爱做砂锅头。寒冷的季节里,我喜欢静静地坐在厨房里,听菜肴在砂锅里发出“咕嘟咕嘟”的声音,心里感到特别的舒坦安宁,当我将一锅热气腾腾的砂锅端上餐桌时,心里更是充满了幸福。是啊,对一家人来说,鲜美可口的砂锅,养胃,润肺,暖身,更养心。
美味的猪脚醋
文/钱春华
久居广州,我对当地的饮食文化有了深入的了解,颠覆了我对“南甜北咸东辣西酸”的肤浅认识。广州属湿热之地,原本以为只有一些清凉饮品或蒸煮清淡之菜,没想到还有深藏在民间的猪脚醋,此物别有一番风味,都说山西人爱吃醋,是“西酸”之首,可你要是吃到了广州的猪脚醋,看到了广州人如何把它当宝,你就会觉得广州人简直分分钟就能秒杀掉“西酸”。
初识猪脚醋,是参加朋友孩子的满月酒。菜未上桌,忽然端上来一大盘猪蹄作为开味菜,闻之臭中带香,香中带酸,酸中带咸鲜,腮窝不禁泛酸,很想开吃,但还是先问主人为何先上这道菜?主人笑言,这是我们广州的猪脚醋,孩子出生三个月之前就由姥姥开始制作,因为制作出来需要三个月时间。制醋前,要将糯米和粘米按二比一的比例调合,炒黄炒香以后放到陶坛中,加入纯净水,密封三个月以后成为醋液,坛子要一直放到阳台上。以此醋液煮猪蹄、鸡爪、鸡蛋、黄豆,给产妇健脾开胃、祛风祛湿。她们说的“风”,是指帮产妇身体排毒,避免患上头疼、妇科等月子病。这种醋用来煮食物,或煮后直接饮用醋液,都是老少皆宜,饮后通体舒泰,可以预防感冒、软化血管,因为是祖传下来药食同源的方子,特别有用,广州农村家家都喜欢备好陶制的醋坛子,方便随时取醋食用。
我夹起一块猪蹄,一股浓郁的醋香深入味蕾,喝下一碗汤,酸中带着甜,甜中带着浓香,背上马上出了一层汗,似乎七经八脉都增添了活力,头顶都通上了一股热气。细一打听,猪蹄和鸡爪并非直接投入醋液中煮食,而是需要先洗净焯水,再以嫩姜炒出劲道,再没入醋液中,慢火煮两个多小时捞起备食。至于黄豆,需要先泡发起来,才能放进去煮,煮好就捞出。广州人吃猪蹄和鸡爪时,爱配一道梅菜,梅菜是泡过后蒸一下,才搭配着醋液食用。
猪脚醋有“液体榴莲”之称,因男女老少皆宜,又叫“长寿醋”,有学者已建议将这种醋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广州市繁华的北京路美食街,走一段路就能发现猪脚醋、甜醋或靓醋的身影,它们真正的出身都是猪脚醋。每个卖家,卖出的一小碗里放一个鸡蛋、两小块猪蹄,带汤,要十五元钱。
更多好内容,请关注:破作文 - pozuo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