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写的散文诗吉他谱 - 父亲写的散文诗!好句子

Con中文字网

孩子的散文(精选二三篇)Con中文字网

戒尺及其他Con中文字网

文/孟祥海Con中文字网

戒尺,是旧时私塾先生对学生施行体罚所用的木板;也用于佛教“皈依、剃度、传戒、说法”等场合。一般有一仰一俯两块组成,其材质多为硬木、竹、铜等。Con中文字网

许多戒尺上都刻了铭文,用以警戒。如有的刻“一正”,即警示要修身正心。有的刻“曾三颜四,禹寸陶分。”教人以古圣先贤为师,珍惜时间,学做圣贤;有的刻“宠为下”;“一片无情竹,不打书不读。父母若爱子,请勿上私塾。”皆劝父母不可溺爱孩子;也有充满温情的告诫,如“愿子孙勤读,不用此木。”更多的是激励奋进,积极向上。如安徽黟县宏村南湖书院启蒙阁的戒尺上就刻有:“光明而观月窟,踊跃以超龙门。”充满了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蒲松龄曾自刻一方戒尺,以明其志:“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道藏·天皇至道太清玉册》中有《清规戒尺式》:“用木造阔一寸四分,厚四分,长三尺。”戒尺上有铭文曰:“法非此不行,礼非此不齐,德非此不修,人非此不耻。”意在告诫修行者尊法守礼,进德修善。Con中文字网

过去,大凡读过私塾的人,无不对戒尺怀有敬畏之心。如鲁迅在三味书屋读书时,老师寿镜吾就有戒尺,还有罚跪的规则,只是都不常用。向寿先生这样开明的老师毕竟少一些,多数孩子都挨过戒尺的惩罚。如历史学家顾颉刚,小时候上私塾,老师让他背《诗经》,背不出来就得挨揍,用戒尺揍脑袋,他又惊又吓,从此落下了结巴的病根。少年邹韬奋在父亲面前背“孟子见梁惠王”,桌上放着戒尺,一想不起来就要挨一下打,半本书背下来,“右手掌被打得发肿,有半寸高,偷向灯光中一照,通亮,好像满肚子装着已成熟的丝的蚕身一样”,陪在一旁的母亲还要哭着说“打得好”……Con中文字网

戒尺作为封建时代的一种教具,在督促孩子用功读书,勤奋向上等方面曾发挥过积极的作用,但也在孩子心中留下了伤疤,虽早已退出历史舞台,但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它依然存在人们的记忆里……Con中文字网

不看朋友圈Con中文字网

文/王小柔Con中文字网

曾经被广为流传的微博上有“四俗”:城里开咖啡馆、辞职去西藏、丽江开客栈、骑行三一八,他们脖子整天挎相机,走哪儿都穿冲锋衣,人手一个iPhone。这四条多文艺啊,根本不是一般有理想的人能干得出来的。如此对比之后,显得我特别有情怀,特别雅,因为我微博里发的那些,不是厕所里贴出的怪异告示就是哪个摊儿上的螃蟹又便宜了。人家的微博与生活有关,我发的微博都是活着那点儿事。Con中文字网

微博的阵地忽然让微信给拿下了,原来坚决不用智能手机的白花花都经不起周围人的撺掇和白眼儿,在网店花四百块钱买了个触屏手机,还赠了白色手机套呢!白花花一上来可劲儿发微信,一会儿一个字母,一会儿一个表情,可算会使了。她问我这跟QQ有什么不一样,我还真说不上来。就跟夏天的游泳池一样,大家都往一个坑里扎,还互相往身上撩水玩。微信就因为在不同场合上的一句“你有微信吗,咱互相加一下”,带着一股烦人劲儿就成了生活必需品。Con中文字网

微信里所谓的朋友圈,也有三俗:有孩子的晒孩子,没孩子的晒宠物,没宠物的干脆晒自己。我们的原创本事也就到此为止了。凡是自己发的就这老三样。孩子和宠物,不多加评价,因为这在很多人心里是生活的重心,但你深爱的,我未必一定也爱。所以,我一般都会对那些不分时间段出现的狗脸直接选择“屏蔽此人微信”,一条狗的生活起居真耽误我微信阅读时间。Con中文字网

有一次遇见一位美女科学家,她年纪轻轻却能用斑斓的科学术语把我一次性聊蒙,实属不易,所以我对她崇拜有加。在这么一个连电视剧里都频繁出现富二代的时候,还有人热爱科学,还有人对不同分子结构在时间和温度轴轨上的演变产生兴趣,是件多么不俗的事。所以,在她要求互换微信的时候,我们都当着对方面给彼此发了个笑脸,就算可以窥探对方思想、兴趣爱好以及私生活了。Con中文字网

女科学家发微信的时间是不固定的,但一般都是两个时辰,早晨或晚上,不过内容都是一样的,全是仰着脸,瞪着俩大眼看镜头,偶尔鼓着腮帮子做卖萌状。再瞧那张脸,本来就已经化了完美的妆,还要再拿美图秀秀PS一下,脸的立体阴影全被抹去,那叫一个白!躺在棺材里直接可以盖盖儿了。她给每张自拍照都配了说明文字,如同落寞的风尘女子,不是“今天好无聊哦”就是“依靠的肩膀在哪”,还有一些是直接用脏话骂大街的。连续看了几天,我就开始怀疑当初那个阳光热情热爱科学事业的女孩真实吗?为了依然能在一个层面上保持我们对科学的探讨,我果断屏蔽了她的微信。 Con中文字网

更多好内容,请关注:破作文 - pozuowen.comCon中文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