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秋收冬收”然而,位于中国大陆最南端的徐闻,冬天依然阳光明媚,温暖如春,适合晾晒各种东西,让它们吸收足够的阳光和热量,温暖人们的身心。
最常见的就是晒被子。早上十点左右,很多人家的院子里都铺上了厚厚的各种图案的被子,系在麻绳或者长竹竿上。几个孩子在被子之间上窜下跳,把身体藏在被子中间,玩捉迷藏。他们被同伴抓住,激动地哭了起来。大人们不时对着对方大喊:“别胡闹了,小心把被子拖到地上。"但是谁能阻止他们呢?他们从来没有在阳光下抱过这么厚这么暖和的被子。下午两点以后,妈妈会用短竹竿敲打被子,把被子里的皮屑或螨虫敲下来。打完之后,被子会变软,吸收更多的热量。下午上班前,人们把被子拿回屋里,因为下午五点过后,太阳就要下山了,露水就出来了,被子又会重新湿润。晚上,我盖着一床闻起来像阳光的被子睡着了。我睡得无声无梦,甚至听不到外面米糊做年糕的声音。
谷物也要拿出来晒干。院子里铺个大蛇皮布,把夏天收获的小米倒出来好好晒晒,这样可以防潮防霉,也可以赶走一些蛀虫。妈妈会特意再铺一层油布来晾糯米小米。在阳光下,她小心翼翼地挑出混在其中的其他小米。她怕打出来的糯米不纯,磨出来的糯米粉不韧,年糕不好吃。阳光下的小米是耀眼的金黄色。仔细听,似乎能听到小米吸收阳光的声音,这样细微的声音只有在冬天才能听到。
剥了红衣的花生,像个圆头圆脑的小鬼,卷在竹匾里,放在麻袋里几个月,出来见太阳。对一只鸟来说,出来真的是一件快乐的事情。他们的小脸被太阳晒得通红。黑芝麻在簸箕里摊开,满满的颗粒,在阳光下舒展开来,真的很舒服。红黑芝麻的花生,晒的时候能闻到香味,好像也想晒。晒干的红色花生可以用来煮猪蹄汤。听说可以补血补气。记得我生孩子的时候,妈妈经常给我做吃的。一家人在冬天喝一碗这种热汤,可以温暖身体和心灵。黑芝麻可以用来打黑芝麻糊。妈妈把米和黑芝麻一起炒熟,拿到碾米机里磨成粉。那是我至今怀念的味道,每次喝完都把碗舔干净。这也是我妈特有的吃法,我们这一代人都懒得做。红黑芝麻花生也是一种完美的食物。炒熟,碾碎,混合在一起加糖做成。叶饼amp;quot最好的馅料,叶饼amp;quot一蒸出来,就能闻到花生和黑芝麻的香味,咬一口,放在嘴里慢慢嚼。花生的脆和黑芝麻的圆结合糯米粉的软,真的是舌尖上的舞蹈。
把花生和黑芝麻晒红之后,还有一个重要的东西要晒,那就是柴火。在燃气灶还没有普及的时候,是否有足够的柴火是衡量一个家庭是否小康的标准。记得奶奶为了感谢治好她病的医生,特意挑了一车好柴火,去城里感谢医生。她不知道城里的医生不烧柴做饭。在村里,临近过年的时候,村里会传来劈柴的声音。一般来说,晴天的时候,一家人会在院子里开始劈柴晒柴。男人会劈柴,女人和孩子负责铺柴晾晒。砍柴的香味,阳光的温暖,都让人觉得踏实。晒干的柴火整齐的堆在屋檐下或者厨房里,这个冬天就不怕下雨天了。
冬天也是腌制萝卜干、酸菜、大蒜的好时机。腌制这些咸菜需要几个晴天,因为都需要好好晒晒太阳,吸收阳光脱水才有味道。洗过的白萝卜,就像一只只从土里出来,晒在打谷场上的小白鹅。我和我妈用刀把它们切成块,然后在盐里滚,让盐充分吸收,再晾几天,萝卜块就成了萝卜干。萝卜干有一种特殊的香味,整个晾场有一种甜甜的舒服的味道。酸菜腌制的时候,先把芥菜切好,在田埂上晒几天,然后拿回去冲洗一下,准备好浓度合适的盐水,再放到大水缸里腌制。阳光充足的芥菜被充分浸泡在盐水中,一个多月来他们一直在发酵成熟。过年的时候,那盘黄绿色的酸菜成了最受欢迎的开胃菜。腌制大蒜只需要一天的阳光。将带根和枯叶的大蒜去掉,清洗干净,扎成捆,挂在竹竿上沥干水分。大蒜的辣味在阳光下很刺鼻,这是把辣味晒掉的效果。干了一整天的大蒜变软了很多。切成段后,可以用搓盐腌制。其实阳光是腌制这些咸菜不可或缺的成分。没有它,咸菜治不好,冬天的生活就少了很多美味。
而我最难忘的是和爷爷一起印书。首先我们把家里的板凳椅子都搬到院子里,然后把书一个个搬出去,再一个个放在上面晾干。我跟在爷爷后面,他就像见了一个老朋友一样,翻着书,不时露出笑容。他给我讲了买书的故事,给我看了一些书的扉页上的字,可惜我当时看不懂。风会翻开一些书,好像在读书。整整一个中午,我们看着书,仿佛在看一个宁静而美丽的世界。
更多好内容,请关注:破作文 - pozuo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