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曾祺先生经常提到的“秋油”我一直不理解,也不知道是什么。按说,我住的合肥离王先生的家乡高邮很近,但“秋油”这个词让我没有想象的余地。油还是分季节的?只是,只能找资料。原来秋油不是油,也是油,酱油。
资料显示“秋油”,古人说。从秋天独立之日起,夜幕就降临在露天。这时候深秋的第一道酱油可以叫“秋油”王先生说,秋油做的豆腐脑是上品中的极品。
恍然大悟,想起了老合肥人特有的冬天可以腌制的油,俗称冬蜡油。
冬天第一次见到蜡油是很多年前在婆婆家。我还是一个新婚妻子,对厨房里的一切都感兴趣。婆婆做饭的时候,我总是站在旁边问问题。中午有清蒸鱼,婆婆只放了两片姜,然后从炉子上的一个玻璃瓶里拿出两片白花花的猪板油,剁碎了撒在鱼上。猪板油上覆盖着粗盐。我问,这是生板油吗?买回来不是要煮着储存吗?婆婆笑着说,这是咸蜡油,去年冬天腌制的,用在肉禽菜里特别香。
那天,鱼刚出锅,一股奇怪的咸味扑鼻而来。一块鱼,不加调料,鲜香嫩滑,一点腥味都没有,和以前吃的清蒸鱼完全不一样。
冬季蜡油也是困难时期的衍生物。婆婆说,你穷的时候,谁愿意煮猪油,只有稍微富裕一点的,冬天买一块肥肥的猪板油,不洗,切成寸许长的块,用粗盐腌制,瓶瓶罐罐储存,慢慢吃,可以吃到下一个冬天,甚至更久。所谓“慢慢吃amp;quot”就是在热锅里蹭一块蹭几下,这样就可以给菜加点油,炒下一道菜的时候再在锅里擦一擦。往往一块蜡油就能在锅里蹭好几次。最后把油少的蜡油块剁碎直接放入盘中。如果能吃到菜里的蜡油渣,你的幸福感就很足了。冬闲时节,一户农家上门,聊上一天,钻个洞,看看炉子上存放蜡油的瓶瓶罐罐的大小,就知道这户人家富不富了。对于来年准备建房结婚的人来说,蜡油是第一个冬天的必备。
贫穷的日子已经过去了。冬蜡油可以因盐而鲜,也可以因脂厚而腥。热气中特有的咸味让老合肥人一直没有放弃。冬天的时候,总有一两个家庭主妇把厚厚的一块猪板油翻过来看看,嘴里念叨着:“排场(好意思),腌点盐蜡油就行了。"在未来的日子里,你可以煮一份海鲜,炖一份鸭汤,甚至蒸一个鸡蛋。不光是油,还有香味,肉和肉脯的东西立马就有了灵魂。
冬天合肥人有腌制腊肉的习惯。从家里来的客人,切了一锅腊肉,蒸了一只盐水鸭,家庭主妇有足够的信心招待客人。腊肉的味道和蜡油的味道很像。蜡油因为油重盐重,所以经常被人诟病,不是因为吃不起,而是不敢多吃。有个邻居超重,做饭总是用蜡油。为了他的健康,他的家人保持密切关注。冬天他们不给咸油,连熏肉都不给。邻居要吃饭,只能偷偷溜进餐厅解决自己的小渴望。不难。随便在街上找个餐馆,菜单上就有。盐水鸭泥鳅锅”amp; quot咸肉焖鳝。腊肉炖猪蹄”等菜式,这些菜式只是取了腊肉的咸味,而不是传统的蜡油,也算是口味的一种提升和延续。
冬天到了,“外面黄昏有雪的感觉amp;quot煮个盐水鸭鲫鱼火锅,用蜡油蒸一锅鸡蛋,炒花生米,炒个醇厚香甜的磨砂黑心菜,小酒壶能暖起来吗?
更多好内容,请关注:破作文 - pozuo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