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从住的乡镇拆迁到最后稳定下来,我搬了三次家。第一次住在远房亲戚家,因为不收房租,只要走进那个院子,我就觉得缺。久而久之,觉得还不如充电。
而我成了一只飞翔的山雀,早出晚归,一日三餐放在单位食堂。虽然我的日常生活无常,但对我这个作家影响不大。看到曾经住在同一栋楼的燕子和我一样离开了家,我有点失望,于是散文《鸟巢》一扫而空。当我在傍晚散步的时候,我偶然遇到了一个耶稣会士的大聚会。我被他们的信念和愿望感动了,然后我思考了现实,散文《要善良》就这样诞生了。
亲戚不能久留是有道理的。很快搬到一个四合院去租房子。刚到这里的时候,感觉院子还不错。过了几天,我觉得不对劲。房东的房子是一栋三层楼房,外加一个厨房和一个存放杂物的板房。院子只有二零平方米拥挤。在这个小院子里,居然住了五户人家,共用一个水龙头,没有卫生间。婴儿的突然啼哭会把你从午睡中惊醒,夜班会让铁门发出铿锵声。
更令人不安的是,由于下水道没有封闭,老鼠成了院子里的常客,经常让它们整夜不得安宁。为了灭鼠,一开始找了一只幼猫。因为不熟悉,它整天叫个不停。虽然吓跑了老鼠,但严重影响了人的睡眠,没几天小猫就被抱走了。后来偶然发现一只不明身份的猫经常光顾四合院觅食。有人说是野猫,有人说不像野猫。不管是家猫还是野猫,能吓跑老鼠的都是好猫。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猫终于被我们的真诚打动,留了下来。那段时间,我记录了猫的活动规律,还写了一篇感慨万千的散文《忠诚的猫》。
四合院里有个省城来的小媳妇,不知何故误嫁到了镇上。小媳妇整天趾高气扬的看不起人,连公公婆婆都是热脸冷屁股。她的孩子生病的时候,是院里的人帮着对手把她的孩子送到了医院,但由于抢救及时,她脱离了生命危险。这件事真的触动了傲慢的小媳妇,从此,和谐的春风充满了院子。这件事深深触动了我,激发了我的创作灵感。我围绕人与人之间应该如何相处这个主题写了一篇感悟,题目是《情结》。四合院里女的比男的多。俗话说,三个女人的生活,女人最大的特点就是聊天,而张的父母和李一家人整天聊个没完。说实话,我很反感这种聊天,但我对四合院里女人的聊天没有异议,因为她们拍了我的一部作品,短篇小说《院中女人》就是以她们为原型的。
四合院的生活提醒了我,但我还是选择了离开。后来搬到了一个拆迁安置点,定居下来。
安置点是一个大院子。从拆迁开始,来了又走,几十户人家像流动的凉席一样搬进搬出,更像一幅画。因为综合体在一个角落,所以很少被人注意到。每个人都按照自己的方式生活,互不干扰,非常安静。这是一个作家的梦想,因为每个作家都希望有一个远离闹市的自己的书房,在那里他可以享受阅读和写作。
其实我的书房卧室厨房是三合一的。不到四零平米的小房间里,一张床,一张书桌,一个简易书柜,一个旧衣柜,占据了一半以上的空间,剩下的就是厨房。吃饭和睡觉用窗帘隔开。小屋的前后有四扇窗户。窗帘拉开时,窗明几净,窗帘拉上时,是一个封闭的小世界。
小屋前面有一块空地,上面长满了草。放眼望去,是一整片绿色。夏天的清晨,微风过后,会有淡淡的草香飘入小屋,给小屋增添了无限的情调。草地上点缀着鲜花。虽然我叫不出它们的名字,但我知道它们应该来自田野、河流和沟渠。看到那些小花,让你仿佛置身田间,走进小屋,仿佛回到了过去。情感的溪流常常在乡愁中流淌,思绪常常回到故乡,回到过去,如《故乡的河》、《湖边听鸟叫》、《乡间的春天》、《柳叶青带乡愁》等反映亲情和乡愁的散文就出自小屋。
你去哪里,你就在哪里写作。身处小屋,会让我的身心得到无限的放松,创作的灵感会在小屋中汇聚,创作的激情会在有限的空间里得到无限的释放。只要走进茅屋,我就有写作的习惯,总觉得自己在茅屋里缺什么写什么。小屋成了我心灵的归宿,也是我写作的地方。
更多好内容,请关注:破作文 - pozuo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