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见的散文(精选二零篇)
众里寻梅初见暖
文/罗旭初
有人说,人的情感就像竹子,每一节都是封闭的整体,而每一个封闭的竹节关联在一起,形成了一道最美的风景。
格超梅以上,品在竹之间。如此,每一份真挚而美好的友情都是一节封闭而生动的竹子,因为彼此独立而又关联的情感,构成了丰富多姿的人生。那些渐远的身影,模糊的身形,其实并没有消失,只是潜藏与内心的更深处,在冷风凄雨的日子里,会生出无穷的热力,鼓舞着风雨无阻的前行。
因为某种缘由,他和她某一天开始走在了同一条路上。一起欣赏美丽的风景,一起感知未知的世界,一起互相鼓励、支持,一起迎接瑰丽的黎明,一起目送辉煌而壮丽的落日,一起迎风沐雨。因为有她相伴,旅途的单调成为一种甘美的回忆,泥泞的路途充满诗意,人生旅途因她的同行而摇曳多姿。
常言道,天涯地角,人海翻腾,相逢莫过于相识,相识莫过于相知,相知莫过于知面,知面莫过于知己。人,是个对称的生命,什么都有左右两半,若缺了知己,自己就只剩一半了。所以,一直以来他最看重、最期待的就是知己。
有人腰缠万贯,有人流落街头,有人名扬四海,有人一生庸碌。人这一辈子,旅途虽短,路却难走。注定逃不过酸甜苦辣,悲欢离合的音速飞镖,注定要吃尽五颜六色的风霜。若能赐一知己,得之是命,惜之是福,可不能随意糟蹋。所以他说,知己就是半个自己,如果自己是左脑,那知己就是右脑,如果自己是左手,那知己就是右手,如果自己是左边的这瓣心,那知己就必须是右边的另一半了。
诚然,“人生难觅为知音,茫茫人海通过文字相识是一种缘分,更何况冥冥中透着另一份情意”。是的,他有幸遇到了一位懂他的知音。
元代王冕诗云:“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她,犹如盛开的梅花,天生丽质、风姿绰约,踏着岁月,携着一路的风景款款走来。从她的诗文中,我体味到,她从远古的唐诗宋词韵律中走来,从唯美的文字墨香中走来,裙袂飞扬,温婉俏丽。她是那么的自信、大气,因为大气才有独特的魅力。真的,她有一种散发式的美丽和魅力。所以,他很欣赏她。他在想,欣赏她,就要聚精会神平心静气,目光专注心无旁骛,就像阅读一篇奇绝美文,吟诵一首抒情小诗,品味一部旷世经典。
“缘分也好,福源也罢,若大个世界有些人相遇不一定相识,这是一种福分”。他很赞同。她有时矜持,有时热烈,有时温婉,有时含蓄。她是诗歌,是散文,是油画,是戏剧。所以,遇见她是福分。
跌倒了,很多人懂得扶你,摔伤了,很多人懂得止血,噎住了,很多人懂得端杯水。可是,当你内心受伤了,即使是小到纳米级的伤痕,有人能看出来吗?你既没感冒,也没发烧,脸色红润,满面轻风,盖住了内心那瞬间的小小波动,可能不会有任何“震感”,也许连自己都找不到“震源”。而这个时候,偏偏有人感觉到“地震”了,准确侦测出了“震级”和“震源”,只有知己才能扫描出你心房里的病毒,唯有知己才会专门为你安装一台精密地动仪。知己能读出你心里最深处的悲伤。埋得再深,填得再厚实,也会被掘出来,而这种近乎奇迹的事只有知己才做得到。也许她能做到这一切。
人生的轨迹既不是常数函数式的一马平川,也不会是指数函数式的一路腾达,而是正弦曲线式的跌宕起伏,有升有降,有顶峰,有谷底,盛极必衰,摔倒了最低处,再开始爬升。而知己,就是在直线飙升时给予的及时降温,以免过热烧坏了头脑。主机一旦报废了,整台机器随之瘫痪。在堕落腐朽时及时添加薪火,用木棒在雪花缤纷的寒冬里,擦出希望的火花,解冻,去潮,重新启动。
其实,所谓朋友,大抵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相交,一种是知已。相交易得,知已难求。人之一生,得一知已足矣。根据牛顿力学定律,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人也是这样,知己是自己的知己,那自己就是知己的知己,互为知己,才是真正的知己。如此,人心不在大小,而在于单人间和双人间的纠葛,纵使心再大,可就住了你一个人,不觉得空虚寂寞冷吗?就算心再小,可也住下了两个人,那份互为知己的温暖,连上帝都会羡慕的。所以说,喜欢一个人是没有理由的,想一个人也是如此。
更多好内容,请关注:破作文 - pozuo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