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风筝的人
文/似水-年华p
胡塞尼的《追风筝的人》,一部荡气回肠的小说,一个残忍而又美丽的故事。从来没有一本书能像这本书那样吸引过我。做饭的时候,我会左手拿着书,右手用勺子摸着搅动饭锅里上下翻飞的米粒。
哈桑的命运让我流泪,阿米尔的自责与痛苦让我揪心。感慨,文字是力量如此巨大。诺大的世界芸芸众生,无论你身在何方是否同龄,我们都在各自狭小的生活空间里,渴望一种生命圆满的循环。
感觉自己也是一个追风筝的人。我不想风筝的脆弱,只想风筝的美好。拥有一份偕老的真情,让短暂的风雨飘摇生命生命能一如既往地,支撑着那颗永远都不会老去的灵魂。
假如生命可以循环,该以怎样的姿态,去迎接美好的到来。
第一次,自己开着车,慢悠悠地行在跑满车的马路上。一路上,无数辆五颜六色的车,和我擦肩而过,甚至有些好奇的人们向我投来复杂的目光。感觉自己像极了一只蜗牛,慢吞吞地行走。
不知不觉来到曾经居住过的小区楼前。远远看去很像贫民窟——紧贴着楼门,便是横亘东西的大马路,四栋楼紧拥在一起。里面住着都是我曾经很熟悉的同事。想起了红,电话问她在家不。很快,红披散着头发,急匆匆地赶来。坐下来,很不满地埋怨我,早不打电话晚不打电话,哀家正洗着头呢……
聊了很多,杂七杂八的事情。红有个很优秀的儿子,去年上大学走了。她说她最大的愿望是将来有一天,能背上行囊带上相机走天下。我问她,开车不,能走远点。她说她要做彻底的环保主义者,就靠两条腿走啊走啊,走到累了住下有劲了接着再走。人这辈子必须要活得自由开心。她早就跟儿子交代好了,假如将来有一天她病了,生了那种治不好的病,嘱咐儿子不要乱花银子在她身上,安乐了就行了。至于将来的骨灰嘛,洒大海上也要污染环境的,找棵树,埋到树下吧……她说,当时儿子的眼睛红红的都快哭了。“跟儿子不能说这个,会吓着孩子的,孩子还小,还没有对于生命的恐惧。”边说她,突然也有了个想法,我啥时候也跟儿子说说,我的生命中最后的那个愿望。
重新发动起车子,继续向一个并不确定的目标前行。随便寻了个路宽车少的路边,停下来。趴在方向盘上,头深深埋进臂弯里。
感觉,希望与痛苦一样地折磨人。
风筝
文/雪花多姣美
我无法说清,在师大的校园里与风筝邂逅时的心情,怀念,惊喜,留恋,或者都有吧,总之是百感交集。
那是一个春意融融的午后,一觉醒来,在宿舍的阳台上,我无意中向斜前方瞥了一眼,人头攒动的操场上,几只色彩鲜艳的风筝高高飘扬在空中,都是清一色的三角状,拖着一条长长的尾巴。昂扬的姿态,蓬勃的风貌,与周围的春暖花开是那么的相得益彰。
久久地眺望他们,风筝,还有那些手牵风筝线在操场上奔跑的同学们,我的思绪一下子就回到了孩提时代。曾经,儿时的我也和伙伴们一起牵着风筝奔跑在盎然的春意里。那时候我的风筝是父亲给我糊的,其他小伙伴的风筝都是从制作风筝的手艺人那里买的,不仅美观漂亮而且结实,形状更是千姿百态,蜈蚣,蜻蜓,蝴蝶,燕子……相比之下,父亲给我糊的风筝就显得十分寒酸,用马拉纸做成,竹篾为骨架,是金鱼形状,父亲还用国画颜料在上面画了金鱼的眼睛和条纹,并且后面拖着三条不合时宜的尾巴,与鱼身很不协调。我曾经向父亲抱怨,怎么做了一只这么难看的风筝?父亲并不恼,笑呵呵地安慰我:你别看它丑,它可不比那些买回来的差,能飞得高。看我一脸怀疑的样子,父亲就择了一个有风的春日,让我喊上两三个要好的小伙伴带上各自的风筝去田野里放。我和父亲分工,我拿着“金鱼”,父亲拿着线轮,相隔数米远,父亲喊一声“放”,我便松手,然后跟着父亲跑,看着那“金鱼”渐渐飞高,甚至高过了小伙伴的“蜈蚣”、“蝴蝶”等,心里就充满了幸福和快乐。小伙伴们都很羡慕我的风筝,常常问我自家纸糊的风筝怎么还能飞得那么高?我就得意地回答,是我爸爸的手艺好呗!在那之后的每年春天,我都会缠着父亲陪我去放“金鱼”。我上中学后,由于学习紧张,我再也没有提出让父亲陪我放风筝的要求,父亲也不再给我糊风筝了。原先的那只金鱼风筝在我们几次搬家的过程中受到挤压,已经破损不堪,被母亲扔了。
更多好内容,请关注:破作文 - pozuo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