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日散文(必读六篇)
落日炊烟又一村
文/邓迎雪
初春时节,我和友人去山里游玩,偶然邂逅了那久违的乡野炊烟,让久居都市的我内心充满了喜悦和温馨。对于炊烟,我有一种深深的亲切感。我的童年是在乡下度过的,那时家家户户做饭全靠烧柴草。每到做饭的时候,村子上空总是炊烟袅袅,空气里弥漫着一种淡淡的柴草燃烧的香味。
那时,每天天不亮,村里就有人开始烧火做饭。一缕缕烟雾飘荡在村子上空,像头反刍的老牛,在黎明前的夜色里咀嚼着生活的滋味。渐渐地,鸡鸣,狗吠,脚步声越来越密,东边暗灰色的天际隐隐露出蔷薇色的红云,整个村子就在炊烟里醒来了。落雨时节,空气里湿答答的,炊烟也沾着雨气,在雨幕中努力地散开,最后团成一团灰色的云缓缓地飘走。下雪的时候,远远地望一眼炊烟,就给人一种家的温暖。让人想早点回到那灶台旁烤烤火,捧一碗热乎乎的饭菜,慰藉寒冷的身心。
如果说乡野风光是一幅纯朴自然的图画,那么炊烟就是这幅画上不可少的一抹油彩。
多少年过去了,炊烟一直像座老而弥坚的旧挂钟,不紧不慢地守着时光,在村子里早中晚出现三次。只是近些年,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近城郊区的农村大多已弃用烧柴,那飘在村子上空的袅袅炊烟已越来越淡薄稀少了。
遥想古时,炊烟是人们生活里的主角,古人写诗作画,多以炊烟入题。不论是陶渊明的"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还是宋人陈铸的"云头落日半规明,林际炊烟一抹横",都写尽了炊烟那种工笔画一样的精致素朴的美。
沧海桑田,世事变迁,炊烟无论在什么时候都会是乡野里的一幅风景画,一首悠扬的民歌,是多少人梦中的乡村符号,更是游子思乡梦里的短笛,日日夜夜吹出思念的滋味。
又见落日
文/武志强
又见西山,又见落日,我的心沉下去了么?在这样的晚秋,经历了一段悲伤的时间,内心开始平复下来,望见了西山落日。白昼将要结束,在这样的庄严肃穆时分,过去的悲伤或许都是多余的,是并不真实存在的,只是臆想出的。
看着连绵起伏的西山,看着一轮红日缓缓沉落,内心里忽然对生命有了一种极尽庄严的感觉,绚丽的晚霞以它的红色感染了我,生命就是燃烧,存在就是斗争,别无选择,只能这样。
而我内心的斗争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即使落日沉下,夜幕笼罩,它也还将继续存在。但是我又想,为什么不能做到忘却呢?全然的忘却,就当一切并不存在,以此来解脱自己。
落日只是个瞬间,庄严的瞬间,但它启示我的确是一份心灵的平静,我需要在这样的平静里重新面对世界,重新审视自己。在我身上,是否还有一种拯救自我的力量?落日并不代表死亡,明天太阳还会升起,沉落也能醒悟,只要醒悟内心就会有升华。
又见西山,又见落日,我的内心渴望得到拯救,而它们告诉我,拯救的力量就在自己身上,只有自己才能拯救自己。大地庄严、平和,大地蕴含着无限丰富和生动的力量,我希望发现它,亲近它,获得它。我爱落日,这种爱是从少年就有的,那时目睹与欣赏的是家乡的落日,故乡的情愫由此注入我的心胸,一直到今天只要想起故乡,首先想到的就是那清凉的黄昏与红红似血的落日,在我长久的凝望中,感觉自己的生命里有了一份悲情。
经历岁月人生,忽然明白生命可以如此悲壮,如同一轮落日,在静静的黄昏,一个人走过,落日相伴,心思化为点点,追随远去的鸟影。多少年来,孤独仰望落日,像是在望着自己渐渐沉沦的生命,但是明天太阳还会升起,那是浴火重生的一只凤凰,它带给我的已不是悲哀,而是兴奋与激动。
落日是庄丽的,我们生活也是壮丽的,严肃的思考,痛苦中获得的智慧,抗争后的新生,生命就是这样做逆境中前行,在沉沦中又让自己的手臂高高举起,去召唤新的生命新的生活。我爱落日,优美的落日总是给我许多启迪与感喟,让我在平淡的日子里感受一份悲壮的存在,这或许就是人生并不平淡的地方。
太平洋东岸的落日
文/查泠然
去过海南岛的人可能都会对那里松软而又金灿灿的细沙、碧蓝碧蓝的清澈海水和郁郁葱葱的热带植物记忆犹新。在我的经验中,到海里玩就意味着在气温三零多度的热带海水里嬉戏,而美国的OceanShores,太平洋的东海岸,是我见到过最"冻人"、最深邃、最烟波浩淼的海,且拥有最美的落日。七月一九日的这次"赶海",让我大开眼界,也会终生难忘。
更多好内容,请关注:破作文 - pozuo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