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情随笔(必读八篇)
或远或近的亲情
文/燕子北飞
小时候,我一度怀疑自己是他们捡回来养的。从记事起就是奶奶带着我,我的吃穿都是奶奶一手操办。我记得我小时候穿的衣服是奶奶去小集市买的一块布,然后让人量身定做的花衣裳。记忆最深的是一件橘黄色带点的衣服,三年级做的,穿到六年级,以及我拍小学毕业照都是穿着那件衣服。除了定做一两件,还有就是捡亲戚给的旧衣服,那些衣服往往很不符合我们的年龄,读初一的时候,穿了一件捡来的衣服,那是一件黑白竖条纹的衬衫,松松垮垮地套在身上,再加上自己的黑皮肤,显得特别老土。不知道为什么以前很高兴捡有钱亲戚给的衣服,现在回想我家的经济条件也不是买不起衣服穿。
他们是谁?我的爸妈,也不能说他们不爱我,只能说他们对我的关心不够。小时候两岁半开始就是奶奶带,他们到广东佛山打工,春节才回家待上半个月,后来又有了妹妹和两个弟弟,更加顾不上我。我是姐弟四人中最其貌不扬的,胖黑胖黑的,对于我爸那种要面子的人,恨不得没我吧,从不过问。若不是我是他四个儿女中读书最好的,我想他都懒得多看我一眼。
过年的时候,小集市不再是三天一赶集,而是每天都很多摊贩在摆卖,人们也都喜欢吃过午饭有事没事就去集市溜一圈。很多小孩更是去得频繁,因为有各种玩具。那天,吃过午饭,我蹲坐在客厅的沙发看电视,这是爸爸回来了,看见我在看电视,他大声地呵斥着我说:"天天在家看电视,也不知道出去逛逛。"我说没钱并问他给五块钱,他骂了一句逛街要什么钱。我分明从他的眼神和语气中感受到了丝丝的厌恶。只好灰溜溜地关了电视快速地消失在他的视线中。至此我暗下决心:不再问他给一分钱,读书需要用钱,他要给就给,不给就算了。我也倔强地坚持到读大学,始终没有再开口向他要钱,每次都是他给多少是多少,不过他也没我亏待过我,给的都多出很多。
别人家的女儿都跟妈妈亲,而我却不是,我倒觉得我从小就是我妈妈取笑的对象。小弟弟从两岁开始,带他仿佛就成了我每天的任务,白天抱着背着,晚上还要带一起睡。六年级的寒假,那时候小弟弟才三四岁,那天下午,我带弟弟出去玩,走回家的时候在路上遇到了一个村里的老奶奶,她家离我家有点远,平时很少见面,她打量着我看了好久也没认出我,我问候一下就带着弟弟回家了。刚回到家妈妈也回来了,她进门就冲着我说:那个谁家奶奶问你是谁家小媳妇,说认不出来。看她笑着神采飞扬地说着,我越听越觉得侮辱,眼泪瞬间决堤,委屈地放声大哭,这时候感觉老天也感受到我的委屈一样,下起了大雨,然而我还是呆呆地站在院子中间,淋着雨哭着。她没有叫我上来,应该她也不知道我为什么哭,任由我孤零零地站在雨中,他们依然各自在家中忙碌,仿佛没看到我,直到奶奶回来才把我哄回房间。从此我再也不愿意带小弟弟。
多年后,都告诉我要孝顺父母亲,可是童年的这些记忆我怎么也抹不去。我只能倔强地惆怅着。
花香常伴亲情在
文/李红都
喜欢上赏花是当了母亲之后。儿时的我,是不喜欢顶着阳光挤在人群里观花的。
每年仲春,父母都会抽空带我们去公园看花,去之前,他们必定要给我们换上漂亮干净的衣服,自己也收拾打扮一新,一家人体体面面地走进公园。
一进公园,很快就出现了分歧。哥哥急着看动物,姐姐想去放风筝,我闹着要去游乐场。父母却一致表示:"牡丹开了,先去看花!"
"哪有人不喜欢牡丹的?花美、气香,闻闻牡丹对身心有益。"当教师的母亲总爱用在学校教育学生的口气对我们说话。怕惹父母生气,我们只好乖乖地跟着他们挤进看花的人流。
二哥好动,喜欢爬树,看到低矮的树就想爬,爸爸一不留神,二哥便"嗖嗖"地爬到树上去了,还趴在树干上得意地冲着我们做鬼脸。姐姐比我大好几岁,喜欢和自己的同学一起逛,只要遇上了,一会儿就跟着同学跑没影儿了。我的心思留在公园的游乐场上,恨不得马上站在秋千上飞翔,去扑捉朵朵云彩,眼前的牡丹一朵也没有看进眼里……那时的我们一个比一个淘气,都很不耐烦父母让我们规规矩矩地站在牡丹丛中对着镜头傻笑,找理由跑散,让父母一身汗水地跟在我们身后追,赏花的闲情便被淘气的我们搞得一塌糊涂。
更多好内容,请关注:破作文 - pozuo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