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散文精选(必读一三篇)
阳光正好
文/刘泓池
杨柳依依,碧水粼粼,时隔一年之久,又来到这熟悉的地方,此时,阳光正好,笑语如歌,我与朋友们又在一起了。
正是花开的时节,虫声与鸟鸣相应和,不绝于耳,这些蛰伏了一冬的生命们,趋着这大好时光,恨不得将积蓄的所有力量发泄在一声声高歌中,一声声向我们致着欢迎词。远处的青山捡了便宜,将上天赐予的轻纱披在身上,似有仙气般飘渺灵动,也在一泓清池中留下一抹倩影。
最让人留恋的是那些花儿,由远及近,各色的花儿开得耀眼,白的纯真,红的热情,各有各的独到之处。闭上眼,在清风带来的徐徐花香中,似乎能看到一朵花的一生,从菡萏一株,含苞欲放时的青涩,到绽放时展露笑颜的娇媚,但最终,留下的只是随风落尽,盈盈一舞的绝唱。天下无不散的筵席,想到这里,又不禁伤感。
向前看去,碧水之上,一株垂柳正婀娜轻倚在石栏旁,长发轻点水面,似是不食人间烟火,顾影自怜;又似追逐自由的快乐,与游鱼小鸭嬉戏;碧水映柳色,柳青染碧水。好一幅春之水墨图!
犹记得秋日,亦是这些杨柳,傍水而立。依旧是身姿款款,却只留得满目荒芜,在寒风中瑟瑟而舞,哀叹一曲青春之殇。时间悠悠地走着,轻抚着她曾青郁的发丝,带走了她的青春与美丽。而当时的我们呢?面对秋景的落寞,颇有些"为赋新诗强作愁"的感叹。
时光荏苒,一事一物,都会勾起我们无限的遐思。我本觉得自己不会这样神经敏感,感叹时光匆匆如流水本该是年老后的事了,可在这碧水青山之间,我们正懵懵懂懂地成长着,未来,我们会分别,或许又会重聚,青春总会有些小忧伤。以后的某天,忆起现在所写的文章,或许会忍不住笑出声来,或许,朋友们也会陪我一起笑。
那时,一定是阳光正好。
此心安处是吾家
文/闫素环
"此心曾与木兰舟,直到天南潮水头".
我是河南人,潮州并不是我地理意义上的故乡,但她是我的精神故乡,因为我姥姥家在潮州。我小时候是在那里长大的。岭海名邦、海滨邹鲁、开元寺、广济桥、潮州话、工夫茶。这么多年来,我对她的山水如数家珍,对她的文化顶礼膜拜,对她的思念刻骨铭心。我和潮州古城之间就是一对永远的恋人,不远不近,不弃不离。
风雨神仙桥
在我的印象中,潮州这个文化古城总是细雨绵绵的。
缥缈的烟雨铸就了潮州清淡包容的文化,也滋润了神奇的一方山水。绵绵不绝的雨丝恰似千万条银线落在韩江里,轻轻敲打着湘子桥的每一座桥墩,吟唱着一曲婉约的小调。正是在这样的烟雨氤氲下,潮州古城如梦里江南一样,含情脉脉在我面前展开了一幅水墨长卷。
暮春三月,烟雨蒙蒙,眼前的湘子桥东西段中间的十八梭船连成一线,恰似长龙卧波。两岸的竹林、盛开的桃花和绿柳都像在清水中洗过一样,亦幻亦奇。此时,静静凝视着蜿蜒飘逸、延绵而去的韩江,用心品读一幅雨浸的水墨画,那千年的广济桥静静地横卧在苍茫的江面之上,向我诉说着古老而又神奇的动人故事。
"梅边楼阁海边山,银竹初收霁日寒。看着南州奇观了,人间山水不须看。"是的,我眼前的广济桥像是一挂蓝宝石项链,披挂于韩江之肩。毛毛细雨,波光粼粼,美丽如画。当地人都说是"神仙"建造了这座神奇的"湘子桥".但我想,其实,潮州人民的聪明智慧,过人胆略,傲人气魄才是真正的"神仙".难道不是吗!细看烟雨蒙蒙中,韩江水利枢纽工程使奔流不息的韩江变成了丰盈静逸的人间仙境。北面是层峦叠嶂、高远幽深的凤凰山,江水自山中款款而来;南面是丰姿绰约、古韵翩翩的凤凰台与凤凰塔;西面则是巍峨耸立的广济楼;东面的韩山笔架般矗立,其中的韩文公祠隐约可见。正所谓"十八梭船廿四洲,潮州景物最风流,何时重睹芳华貌,湘子桥名艳九州"……
是啊,这座"神仙桥"不正是一座承载着海内外潮州人梦想的历史之桥吗?广济桥历经风雨不倒,至今矗立在天地人间,并以新的姿态挺立在世人面前,这让我看到了潮州人齐心协力的精神和坚强毅力。潮州人正是凭着这一种精神和毅力,创造了无数的神话和奇迹。正是凭着这一种精神和毅力,潮州从蛮夷之地变成岭海名邦,更为潮州的青山秀水注入了浓厚的人文气息!
更多好内容,请关注:破作文 - pozuo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