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蚂蚁的文章(必读七篇)
勤劳的蚂蚁
文/曹钦源
周末,我在草坪上玩耍,突然,我发现一群小蚂蚁在一块面包前忙得团团转。
我很好奇它们在干什么,便想"跟踪"它们。我发现它们背着好大一块面包,往另一个方向走了。我以前看过一本书,书上写着一只蚂蚁能背起比自己体重重三倍的东西,我现在相信了。我看着小蚂蚁走,它们走到一个小洞口就停下来,然后钻了进去,我的好奇心又来了,我好奇地睁大眼睛往洞里看。可是,洞口太小了,我根本看不到里面的东西。
那我就猜一猜吧!小蚂蚁也许是把面包放在洞里,再出来继续搬面包。不一会儿,小蚂蚁出来了。果然,它们又去搬面包了。
看着它们来来回回地跑,挺累的,我就助"蚁"为乐,帮它们一个小忙,把碎面包直接放在洞口。果然,蚂蚁一个个争先恐后地把面包往洞里搬,个个累得满头大汗。
这真是一次有趣的观察,让我看到了蚂蚁的勤劳,也看到了蚂蚁的团结,让我明白了团结力量大的道理。
奔跑的蚂蚁
文/许永礼
我坐在阳光下,看一只蚂蚁掠过草丛,爬过花坛,在色彩斑斓的地砖上奔跑。一块地砖被踩塌了半边,形成一个水洼,蚂蚁刚好掉进里边。
水坑不大,蚂蚁游到了对岸,成功登陆。然,当它爬上一张绿叶,便停住了,竟直起身来,搓搓手,像人一样仰面朝天,深情呼吸。这时,它发现了我,确切地说,它发现了我丢下的面包。于是,它又开始奔跑,以触角唤来它的同类,一场浩浩荡荡的蚂蚁搬运就此展开。
我以上帝的视角,俯瞰这小小的生命。我想上天之于人类,是不是也像我此刻凝视这些蚂蚁。在我还小的时候,就逗弄过蚂蚁,或以食物诱之,或拽住它一条腿,或干脆撒泡尿,将蚁群冲得七零八落。昆德拉说,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正如蚁群辛勤忙碌,竟敌不过孩子的一泡尿。
我肯定不会是上帝,上天风雨无常,却也阳光灿烂。阳光雨露温暖强大,也滋润着弱小,安抚善良,也照耀着丑恶。这便是自然界的辩证法,以其朴素的力量,诠释着苍穹的慈悲,乃至大地之恩情。事实上,人类与蚂蚁是有相似之处的。
我们号称是为自然界的灵长类,却并不具备任何生物的优势。人类没有翅膀,不能如飞鸟翱翔长空;没有鳃叶,不能像鱼潜行于水;即便生活在陆地上,你也撵不上一头飞奔中的小鹿。甚至一棵树,一株草,一朵花也各具精彩,至少它们安然于站在原地,任岁月枯荣,四季轮回,不似人那般骄躁……
可是上天赋予人类智慧,所以我们可上九天揽月,亦可下深海捉鳖,奔跑的速度赛过了千里马。但我们如何才能拥有草木,花朵之心,在阳光下学会从容和感恩呢?我又想到了蚂蚁。蚁学专家奇尔盖尔曾说,蚂蚁是个社会性群体,具有分工合作、扶幼和养老的特性。据说,遭遇火灾或水灾的时候,蚂蚁会自行聚成一个球体,外围的蚂蚁不免死去,却保全了大多数的同类。是的,尽管它们很努力,却也很渺小,终敌不过自然之浩瀚。但蚂蚁从没觉着自己渺小,也没觉着自己伟大,仅凭天性而生生不息。
很多时候,智力是有限的,态度更决定命运。前者属于大脑,后者才属于生命。哪怕明天就要离开这个世界,我也要做一只奔跑的蚂蚁,周身洋溢着阳光的味道……
凉席上的小蚂蚁
文/唐伟
一日,我在屋里的凉席上翻阅一本《意林》来打发午间时间。
正看着一篇由刘墉老师写的《躺着想人生:就等于失败了一半》入神,突然一只小小的蚂蚁闯入我的视线。灵机一动,暗想天气这么酷热,反正无聊不如逗耍这只可爱的小蚂蚁。于是我把书放在一旁,匍匐着身体仔细端详那只蚂蚁。
暗黑色的蚁身显然还未完全发育成熟,弱小的躯体还残留着出壳时暗黄色的"胎记".我看着想笑,心里寻思着这么小的蚂蚁你出门能做什么。
在宽宽的竹凉席上,小蚂蚁与我当然是不能比拟的。它那几只特别纤细的蚁脚,就像古代文人墨客描摹下女子若风拂柳的腰身。它爬起来显得异常吃力,虽然没有成熟蚂蚁那般灵活,但是它明白那都是岁月打磨下的最终结果。
我仔细观察着这个小东西在较为平坦的地方它爬得很快,像脱缰的野马在辽阔的草原上肆意奔跑;可到了竹席纰漏或断裂处时,它却显得特别谨慎。它在断裂处停了下来,先用自己的前左脚慢慢去试探一下竹席是否结实,然后转身又用前右脚轻轻地敲击这块残碎的竹片。小蚂蚁在确认安全后,然后又试了一次,不知是不自信,还是什么。它渐渐地用尽全身的力气去使劲地按压竹片,竹片岿然不动。这时它才放慢脚步走近边缘,先伸直前脚试着抓住对岸的竹片,一次,两次,三次……经过十几次地尝试它才得以成功。我觉得此时的小蚂蚁慢慢"变了样".
更多好内容,请关注:破作文 - pozuo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