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桂花的文章(必读八篇)
倔强的桂花树
文/刘希
秋风徐来,仿佛一夜之间,吹开了满城的桂花。那和煦轻柔的秋风,裹着浓郁而独特的桂花香,扑鼻而来。我又禁不住跑去阳台,看我那棵倔强的桂花树。
去年秋天,送女儿上学的路上,碰到一个花农在卖桂花树。看着小小的桂花树上,星星点点的白色小桂花,密布在树叶间,像一群热闹的小孩,又像娇羞的少女,我的心突然生出一种怜爱之心。再加花农解释说,这种桂花的品种很好,花期很长,放室内室外都好活,便迫不及待地买了一盆。回家,我把桂花放在阳台上。阳光晴好的下午,我便拿了一本书,嗅着花香读。闲时摘几朵桂花放在杯子里,再注入热茶,瞬间,桂花就在杯子里尽情地舞动着身躯,在透明的玻璃杯里,不喝,光看着就很惬意。
果真如花农所说,桂花树很好养,隔三岔五浇个水,它便开得绚烂纷繁,花期也长,从八月开到一二月,没间断过。因为这株桂花树的点缀,我的阳台从此亮丽起来。
寒冷的冬天,阳台上很多花儿都冻死了,金边吊篮、绿萝、滴水观音、幸运草全都抗不住,倒下了。可桂花树依然枝繁叶茂,绿油油的。春天,桂花树抽出了新的叶子,长势很好。我在想,这个夏天,我也可以在自己的阳台上赏桂花了。
谁知今年夏天,遇到五零年来罕见的高温。出差回来,那些捱过了冬的盆栽,却没能经受住再次的考验,晒死了一半。桂花树也伤了元气,无精打采,除了叶柄部还稍能见点绿色外,其它地方都干枯了。用手轻拂枝叶,叶子便不费吹灰之力掉下,我心疼它,但也无能为力,我断定这棵桂花树活不了多久了。
初秋,桂花树就只剩光秃秃的树干,格外难看,我索性将它丢在角落里。若不是在外面闻见桂花的香,我可能早就忘了它的存在了。
让我惊讶的是,我的桂花树,居然还活着,光秃秃的树干顶端,居然开出了好几朵白花。望着这棵倔强的、要努力活下去的桂花树,我为它坚定的信念所感动,为它的毅力所感动。我给它挪了一个"上等"的位置,让它吸收阳光,雨露与养料,桂花也就那么倔强地开着,三朵、五朵……
后来,有朋友拜访,告诉我桂花树之所以落光了叶子,是因为它受到了损伤,让叶片脱落这是桂花树自我保护的方式。可我宁愿相信,它是一定要努力地、顽强地与命运做抗争,冰寒火热永不倒!
我想,桂花树一定是有了信念的支撑才这么倔强地开着。谁说来年,我的桂花树不一定累累硕果?
而人呢?人肯定要比一棵桂花树要强千万倍!只要坚定信念,还有什么困难,能阻挡我们前进的步伐呢?
桂花凋落勿悲秋
文/一笔田地
秋风轻扫,院子里桂花凋落,一颗颗娇黄弱小的花粒殒身大地。我停下脚步,不知如何越过这些香消玉殒的残微身躯。落花,一种美丽逝去,让人心生怜意。桂树于秋风中成为棵棵花冢,站在一旁,静默悯悼,感怀大自然寂寥婉约的哀凄。
人的情绪容易受到季节更迭的影响。秋天了,叶黄、花落、枝枯、树秃,令人伤感,于是我们便深深地悲秋。悲秋——出自《楚辞?九辩》:"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憭栗兮若在远行;登山临水兮送将归!"现代汉语释为:"教人悲伤啊秋天的气氛,大地萧瑟啊草木衰黄凋零。凄凉啊好像要出远门,登山临水送别伤情。"诗人宋玉于初秋时节"悯其师忠而放逐,故作《九辩》以哀其志",此师即屈原。
中国文化的悲秋章节仿似就此墨浓,而后悲秋的色彩浸染着各个朝代的文化,两千多年来已然凝固于传统文学血脉之中。杜甫《登高》:"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李清照:"满地黄花堆积……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郑振铎《山中杂记?蝉与纺织娘》:"你的感触将更深了,那也许就是所谓悲秋。"但凡秋至,总是勾起人的愁绪,或悲愁、哀愁、忧愁、闲愁,或乡愁、旅愁、离愁、病愁,千种万种愁,真可谓:怎么一个愁字了得!古人感应天时竟把"愁"字造成"心上立秋",于是秋成为了中国愁文化的集中营。这个季节,满纸写的多是悲风苦雨,让善良的人儿泪眼盈盈。
其实,秋不应是悲愁的。我无意唱反调,对"悲秋文化"亦无些微贬损之意。试作如下辨析,任君取舍吧。
更多好内容,请关注:破作文 - pozuo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