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右铭是用来激励或提醒自己的警句格言。
比如一个人提示自己要爱护身体,就写下一个座右铭:“健康是幸福的源泉。
”另一个人告诫自己要守信用,就把《论语》中的“与朋友交,言而有信”当作座右铭。
我也有自己的座右铭,“不满足是向上的车轮。
”这句话是毛泽东爷爷说的。
我为什么要把这句话作为我的座右铭呢
这里面还有一个小故事呢
我的邻居是一个聪明伶俐的小女孩,我们都称她为“小小发明家”因为她的小脑袋里装满了许多幻想,而且一有空闲时间就依据自己的幻想制作小发明。
有一次,她叫来我帮忙做小发明,我答应了。
我和她翻箱倒柜,找齐了所需的材料,开始制作。
原来她想试着把MP三和拐杖合为一体,让爷爷奶奶边拄着拐杖,边听歌。
于是我们把MP三粘在拐杖的把柄上,我们一试,真的能听音乐。
我很高兴,可是她却觉得这样做不好,她觉得这样没办法放电池,于是她把MP三拆下来,向着怎么办才好。
我就对她说:“不然我们再去商场看看有没有竖着装电池的MP三。
”她就跟着我去商场,把竖着装电池的MP三买回来。
把MP三和拐杖粘在一起,我认为成功了,但她认为还要改进,因为她觉得MP三应该粘在拐杖的身子上,不能装在把柄上,否则使用者很难拿。
我觉得有道理,就把MP三移了位置。
但她还是不满意,因为MP三的线很长,线收起来后不知道放哪,于是她就找来一个小塑料盒,把它装在MP三旁边,我们试着把线收起来放进盒子里,刚好
我们都很高兴,她就把拐杖送给她的爷爷,爷爷乐得合不拢嘴。
十万火急,求一篇座右铭的启示的文章(五零零字左右)知足者常乐 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听过这样一句话:“知足者常乐。
”知足常乐语出《老子-俭欲第四十六》:“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 咎莫大于欲得。
故知足之足,常足。
”意思是说:罪恶没有大过放纵欲望的了,祸患没有大过不知满足的了;过失没有大过贪得无厌的了。
所以知道满足的人,永远是觉得快乐的。
知道满足的人总是快乐的。
知足——一个人对欲望的界限,并不是无底之洞,也不是什么“狮子大开口”而是在满足自身需要的同时,便停止了自己的欲望,踏实进取,明哲保身。
每个人的欲望都是有一定限度的,虽然也是自身的劣根性,但却不会向心灵世界无限延伸,即使是那种“贪心不足蛇吞象”的蛀虫群体,也不会永远地肆意妄为,终有“替天行道”的时刻。
而“蛀虫们”也就随着自己的贪念一起深埋黑暗深渊,“永世不得翻身”。
相比之下,结果似乎太过鲜明,可也正是这样才表现出一 种心灵之美:知足常乐。
纵观古今,官场似乎纯粹是藏污纳垢之所,但也能够分两类:小贪与大贪。
贪之甚少者,既能养家糊口,解决自家温饱,又不易被人发现,也许还可以安度晚年。
贪之甚多者,岁事后想尽办法,“杀人灭口”啦,“衣锦还乡”啦……但是仍躲不过灭亡命运。
清官虽然受人爱戴,但若太刚正不阿,仍避免不了受迫害的惨剧。
如此说来,便又是知足至上了。
现实生活也是如此。
中央电视台联合对抗节目有这么一处细节,再挑战者闯关结束后,让挑战者选择与出题者共同分享金钱。
设置三个“引爆箱”,让挑战者自己选择。
在“点燃”导线后,每点燃一段后会报出数字,所报数字为挑战者所得,导线末端的数字无人知晓。
若直到导线点完挑战者还不能做出决定的话,那么所有金钱归出题者所有。
也许你会觉得这很荒唐,明明是挑战者赢得的,为什么还要与别人分享呢
而且还有随时都会空手而归是危险。
那么这就要看你抱的是什么心态。
若抱着挑战第一,金钱第二的心理,便不会争执得到的多与少。
如果认为这是一个赚钱的绝好机会,那么即使你闯关成功,但无尽的贪念只会让你头脑眩晕,失去理智,最后空手而归。
事情总是这样,哪里有邪恶的贪欲出没,哪里也会有正义的天平现身。
知足,也许意味着你不能得到更多,但却会让你变地更理智,不会让你与现实脱轨,走向毁灭地深渊。
我也还是那句话:知足者常乐
我的座右铭作文有的人用“与朋友交,言而有信”来告诫自己要遵守承诺,诚实守信。
一/二 一 二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