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孟子曰:“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出自(春秋)《孟子•离娄上》。注释:孟子说:“(在舜的眼中看来)儿子与父母亲的关系相处得不好,不可以做人;儿子不能事事顺从父母亲的心意,便不成其为儿子。”
二.贤不肖不可以不相分,若命之不可易,若美恶之不可移。——《吕氏春秋》
三.孝子事亲,不可使其亲有冷淡心,烦恼心,惊怖心,愁闷心,难言心,愧恨心。——袁采
四.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孟子
五.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 教育 之,三乐也。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孟子
六.十月胎恩重,三生报答轻。——《劝孝歌》
七.勿以不孝口,枉食人间谷。天地虽广大,难容忤逆族。——《劝孝歌》
八.好饭先尽爹娘用,好衣先尽爹娘穿。——出自《劝报亲恩篇》。注释:好饭先给父母吃,好衣先给父母穿。
九.尧舜之道,孝悌而已。——李纲
一零.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孟子
一一.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就是母亲的呼唤。——但丁
一二.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李毓秀《弟子规》
一三.世俗所谓不孝者五,惰其四支,不顾父母之养,一不孝也;博奕好饮酒,不顾父母之养,二不孝也;好货财,私妻子,不顾父母之养,三不孝也;从耳目之欲,以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斗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孟子
一四.惟孝顺父母,可以解忧。——孟子
一五.大孝终身慕父母。唯孝顺父母可以解忧。——孟轲
一六.忤逆不孝矣,三世果报然。——《劝孝歌》
一七.子曰:“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一八.你希望子女怎样对待你,你就怎样对待你的父母。——伊索克拉底
一九.慈乌尚反哺,羔羊犹跪足。人不孝其亲,不如草与木。——《劝孝歌》
二零.一个人如果使自己的母亲伤心,无论他的地位多么显赫,无论他多么有名,他都是一个卑劣的人。——亚米契斯
二一.亲有过,谏使更。恬吾色,柔吾声。——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规》。注释:父母有过错,劝他们更改。要面带笑容,语调柔和。
二二.父虑后母虐,鸾胶不再续。母虑孤儿苦,孀帏忍寂寞。——《劝孝歌》
二三.勿以不孝身,枉着人子皮。——《劝孝歌》
二四.孝子之养也,乐其心,不违其志。——《礼记》
二五.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孟子
二六.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论语》
二七.孝敬父母经常可以代替最高贵的感情。——孟轲
二八.青山悲吟声声泪,声声呼严父;碧水苦诉字字血,字字哭慈母。——《对联集锦》
二九.爹娘面前能尽孝,一孝就是好儿男;翁婆身上能尽孝,又落孝来又落贤。意思是:孝敬父母就是好儿男,孝敬公公婆婆,能落个既孝敬又贤惠的名声。——《劝报亲恩篇》
三零.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惟其疾之忧。”——《论语·为政》
三一.青山悲吟声声泪,声声呼严父;碧水苦诉字字血,字字哭慈母。——《 对联 集锦》
三二.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增广贤文》
三三.母爱只有做母亲的才知道。——沃蒙塔古
三四.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孟子
三五.事,孰为大?事亲为大;守,孰为大?守身为大。不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闻之矣;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未闻也。孰不为事?事亲,事之本也;孰不为守?守身,守之本也。——孟子
三六.不孝的人是世界最可恶的人。——鲁迅
三七.作为一个人,对父母要尊敬,对子女要慈爱,对穷亲戚要慷慨,对一切人要有礼貌。——罗素
三八.不孝的人是世界最可恶的人。——鲁讯
三九.曾子曰:幸有三,大孝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礼记》
四零.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朋友有信。——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