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接触汪曾祺先生,是在初中语本上,我还记篇课文是《端午的鸭蛋》个世界上,还有比汪曾祺更懂吃的人吗
无论是春天的萝卜、秋天的糖炒栗子,还是新采的枸杞头、缸腌的臭苋菜;不管是江南的马兰头、朔方的手把肉,还是故乡的野菜、他乡的菜肴,所有的吃食,在他的笔下,都是人间的至味。
确实,老先生对于描写食物已经到达了一种境界。
在散文集《人间至味》中,先生提到了全国各地比较有风味的食物。
求几篇汪曾祺写美食的文章《汪曾琪全集》里有哦,我很喜欢他的东西。
他爱吃,很多作品都或多或少地涉及到美食。
《旅食小品》有一篇《豆腐》让人印象深刻
网络上有很多汪曾祺谈美食的散文集,哪本好?最全? 有《五味》《食事》《四方食事》《汪曾祺谈吃》等等散文集中每本书都有各自的特色,要说哪本最好是没法决出高低的。
汪曾祺先生很多散文名篇,例如:《故乡的野菜》、《昆明的吃食》、《寻常茶话》等在诸本之中皆有收录。
《汪曾祺谈吃》一书收录了汪曾祺谈吃的全部散文四七篇,是目前汪曾祺谈吃的全读本,汪曾祺把吃的感受、吃的氛围,怎么个来历说得头头是道、烘托得恰到好处。
用真实细腻的语言,表达了无限的生活热情和雅致的韵味,是把口腹之欲和高雅文学拉得最近的人。
现将书目进行介绍:一、《五味》:《五味:汪曾祺谈吃散文三二篇》(二零零五版)、《五味 汪曾祺谈吃文章三八篇》(二零一六版)是山东画报出版社出版。
这些具人间烟火气的谈吃文章,暖老温贫,轻度甜美凡间味道,颜色饶有画意,滋味别出酸咸。
二、《食事》:江苏人民出版社二零一四年出版。
选取了汪曾祺很多散文名篇,收录具有典型性的篇章。
让人在阅读中感受到美食的诱惑,感悟到美食背后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动人的人间真情。
三、《四方食事》:中国文联出版公司二零零九年出版。
介绍了不同的地方在饮食上的不同风味,作者借写“吃”表达了一种审美的人生态度,即人们应该学会欣赏、品尝一切生活的美好馈赠。
五、《人间有味》是二零周年精装珍藏纪念版,采用典雅裸脊装帧,书中不仅仅选入汪曾祺先生自己的字画,同时也选用作者喜爱的名画大家石涛、虚谷、齐白石等人作品。
收录汪曾祺经久流传的四一篇文章。
如《昆明的吃食》《五味》《故乡的食物》《食道旧寻》《四方食事》《泡茶馆》等。
以上所列书目各有特色,通过这些书我们可以对各地的饮食口味、饮食习性了然于胸,认识到中国人口味之杂之丰。
作者把自己的经历、爱好、情趣贯注一篇篇散文之中,平中显奇,读来让人不时莞尔。
文中蕴含的风俗人情、历史文化知识、生活哲理,为广大读者提供了一种文化的熏陶和心灵的滋润。
汪曾祺谦称自己不是像张大千那样的真正精于吃道的大家,只是爱做做菜,爱琢磨如何能粗菜细做,爱谈吃。
在他看来,谈吃,也是一种对生活的态度,对文化的态度。
他所谈的都是家常小菜。
新摘园蔬、春韭秋菘、小市烹鲜、佛院烧笋、杨花儿萝卜、端午的鸭蛋、故乡的野菜,所有这些寻常吃食,在他的笔下都有了活生生的烟火气,鲜活了起来。
他就像街头巷尾的寻常老者,絮叨着一日三餐的柴米油盐,话里话外都是生活的滋味。
他的散文没有结构的苦心经营,也不追求题旨的玄奥深奇,平淡质朴,娓娓道来,如话家常。
品读汪曾祺的散文好像聆听一位性情和蔼、见识广博的老者谈话,虽然话语平常,但饶有趣味,谈吃,也是谈人生。
我曾经细读过《五味——汪曾祺谈吃散文三二篇》,本书的介绍是这样说的:有人说汪曾祺身兼二美:美文家、美食家;他自己也说。
写字、画画、做饭是“业余爱好”。
他写过很多谈吃的文章,从中可以看出其作为郇厨的“别样才情”。
读其文,如睹其人,好一个可爱的老头
这是在谈吃,又哪里是在谈吃,分明有逝去的时光在,亦有一种从容在里头。
《五味》之中美食众多,“五味”俱全。
例如:茨菇、萎蒿、荠菜、枸杞、马齿苋、苦瓜、葵、薤、萝卜、瓜、莴苣、蒜苗、花生、韭菜花、菠菜、苞谷、豌豆、蚕豆、眼子菜、抱娘蒿、江荠,等等,都在汪先生笔下开花;鲥鱼、刀鱼、回鱼、黄河鲤鱼、鳜鱼、石斑、虎头鲨、昂刺鱼、凤尾鱼、鳝鱼、螺蛳、蚬子、砗儿、河豚也在先生的文字中游弋。
一/二 一 二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