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一-图四:常步分身连步基本舞步 舞曲一般是四/四节拍。
每小节可运行两个慢步或者四个快步。
特殊情况下也有在一拍里运行两步的并式或锁式变化。
图一-图四:常步分身连步 一.常步分身连步(图一——图四。
S.S.QQ) 常步是的基本舞步,按照不同的需要,可只用一步,也可连用两步,但不能连用三步,节奏形式是S。
连步是常用的连接舞步,有两种形态:即由C、P发展到P、P的称为分身连步;由P、P发展到C、P的称为合身连步。
节奏形式是Q、Q有时也可用S表示。
的起步方位是面只L、零、D。
由于C、B、M、P的关系,运步方向实际上是朝斜墙位发展。
但这种发展不是直线的,而是呈圆弧状向L、零、D方向延伸。
图一、S 男进左,女退右。
有强烈地侧身和C、B、M、P。
图二、S 男进右,女退左。
男右肩引导,女左肩引导。
使横行感增强并造成运动轨迹的圆弧形发展。
图三、Q 男进左,女退右。
有强烈地侧身和C、B、M、P在侧身动作达到极点时,利用身体右侧的反作用力,向下一步快速发展。
图四、Q 双方适度右转。
男迅速改变右脚方位,女在横移中改变左脚方位,形成面墙位的P、P(即分身到开位)。
这个舞步有四个注意要点: (一)节奏。
分身的Q、Q,不能处理成平均节奏,而要集中在一拍内完成。
使剩下的一拍成为停顿的造型时间。
所以,凡属这种情况,都在缩写字母下加一横线 (Q、Q)以示区别。
(二)造型。
探戈的分身开位(P、P)只反映在肩横线的V字型改变和头部方向上,腰以下仍须保持密合。
这一点非常重要。
切 不可将腰胯一齐打开,形成错误的形态,正确的膝盖朝向是男女正对,因而有一种扣住膝盖的感觉。
点她的脚尖,要用大脚趾内侧,而不能用整个拇趾或前脚掌。
(三)重心。
既不能双脚平均支撑、也不宜全靠单脚支撑。
最好的方法是三七开,使横向开放的脚尖稍稍承担一点重量,这将 有利于不正确感觉的形成,避免上身后仰和重心后坐。
(四)感觉。
要有向视点方向前进的动势,和将女伴置于男伴保护下的感觉;千万不能形成向后躲避的态势。
图五-图八:侧行左转九零并步二.侧行左转九零度并步 (图五——图八。
S、Q、Q、S) 图五-图八:侧行左转九零并步 侧行是P、P上的同步前进。
要特别注意脚尖不能指向前进方向。
第二步的运行既要保持C、B、M、P的要求,又要按照男稍前,女稍后的程序和位置进行。
图五、S 男左、女右同时横移前进一步。
图六、Q 男右、女左向深度C、B、M、P发展。
注意在越过支撑脚时,应依照男先、女后的程序,不可同时拥挤而过。
落脚后开始左转。
图七、Q 完成九零度左转,在面L、零、D方位上,男横左,女横右。
形成C、P。
图八、S 男并右,女并左。
注意脚下并步的错位形态和女伴头部位置的还原。
此外,在练习中,要学会迅速而不露痕迹地把重心转移到并拢的脚上,以便下一步的运行。
图九-图一四:左转前进步三.左转前进步 (图九~图一四。
Q、Q、S、Q、Q、) 图九-图一:左转前进步 图九、Q 男进左,女退右,有侧身。
图一零、Q 男横右,女横左,向右外侧(O、P)发展 图一一,S 男退左,女进右,经过深度C、B、M、P转化到零、P。
三步完成一三五度~一八零度的左转) 图一二、Q 男退右,女进左,有侧身。
图一三、Q 男横左,女横右,形成C、P 图一四、S 完成并步,要求同前。
后三步完成九零度~二二五度这种舞步的旋转度可自行调整。
六步内完成的旋转度。
在二七零度~四零五度之间变化。
初学者最好按照三六零度走位置。
图一五-图二零:扭转四.扭转(图一五~图二零。
S、Q、Q、Q、Q、S〕扭转是一种双脚重心的旋转变化,一般是男伴在锁式交 图一五-图二零:扭转 叉中扭动双脚旋转,而女伴则在男伴引导下,作绕轴转身运动。
因此,男女脚步动作出现非对称性改变。
从P、P开始。
图一五、S 侧行一个慢步。
图一六、Q 在深度C、B、M、P中男进右,女进左,男伴在后半拍里开始右转身。
一/二 一 二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