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下这个问题的几个热案,无非就是批评这是鸡汤者说这是在消女。
接下来我想说下我的意见,不认同的尽管来和我讨论,我很喜欢大家互相商讨问题。
先说消费剩女这个问题吧。
大家看到一个或者一个微电影之类的视频将“剩女”作为主角,或者将“剩女”作为整个作品的切入点,就会开始说这是在消费剩女,这不仅没有帮助到剩女这个体,反而是对他们的伤害云云。
我不禁要反问一句,说这些视频是消费剩女的人,难道你这样的说法不是对于“剩女”最大的歧视嘛
我很不喜欢给一个体或者个某个人去贴标签,所以我也很不喜欢“剩女”这个词,所以我并不喜欢大家将这个体看的多么特殊。
在我看来”剩女“这个词无非就是以最简练的方式去形容一到了比较大年纪却还没有找到对象的女性。
就好像说”学生“就是一还在上学的人,它只是用简练的词语去指代一人。
没有必要上纲上线地去讨论”消费“、”歧视“,过分的关注,那才是对他们的消费。
接下来说下鸡汤吧。
什么叫做鸡汤
那是一碗有营养的汤。
现在的人对鸡汤都有很大的意见,因为场上充斥着太多看似很有道理,很鼓舞人心,其实三观不正的话。
比如“我抽烟、我酗酒,但我知道我是好女孩”“靠父母你只能是公主,靠丈夫你只能是王妃,靠自己你才是女王”……这些微商们拿来的文案污名化了整个“鸡汤”,以至于到后来大家不论好坏,一旦打上了“鸡汤”标签就一副嫌弃。
难道“年轻人有那么多烦恼,就是因为想得太多,看书太少”这不是鸡汤吗
所以鸡汤也有好坏,也有真伪。
就这次sk II 发的这碗鸡汤来看我还蛮喜欢的。
你认真看完整个视频,其实发现它并不是在宣扬“姑娘们不要嫁,要,做最好的自己”,而是在宣扬“我们要追求爱情,我们要嫁给爱情”。
很多长辈会觉得婚姻是孩子最后幸福的归属,而忽略了爱情,这是因为他们生活的那一个时代的影响。
所以对于家长催婚也实在没什么可深恶痛绝的,我们需要的是借一个平台改变他们的观念,或者说至少要接受我们的观念。
就像里最后姑娘们走上“相亲角”,用大照片加心里话小字条的方式让爸妈了解自己内心对于婚姻的选择是什么,对于人生的追求是什么。
我实在不认为这个有什么三观上的问题或者有什么值得让人厌恶的地方。
只是说可以拍的更好点。
之所以还有那么多不一样的声音,那是因为这个拍的还不够深入,拍的还不够引起共鸣,前面的铺垫显得仓促了,中间的过度显得突兀了,最后的升华显得牵强了。
非要批评这个的话,那就该去批评它的剧本,和整个节奏的把握不好。
对于三观什么的,没什么好批评的。
关于三观的句子有哪些妈妈的价值观念,比如教育孩子的观念,孝敬父母的观念等,妈妈的价值观比较正,为人处世就会比较正派,对孩子的影响也会好,对整个家庭的风气也会有影响。
父母三观不正,有多可怕确实不错,父母三观不正会经深深的影响孩子的健康发展,应该是孩了三观也是不准确生长起来的。
父母三观不正对孩子的一生影响有多大父母三观不正对孩子的一生影响有多大呢
父母的三观,影响着孩子的格局。
孩子的格局,决定了他整个的人生走向。
下面让我们看看这篇文章吧。
暑假的旅游景点和交通路线,基本上成了孩子和家长三观的秀场。
那些三观不正的家长,让人同情,却也让人恼恨。
在高铁上,睡意正浓时,被一声巨响吓醒。
原来快到经停站,乘客们拿着行李在过道等候。
一个大约两岁的小女孩,撞倒一个比她还要高大的旅行箱,箱子倒在女孩脚边,挡住半条过道。
女孩身后,是接开水处,有乘客正在接水。
箱子的主人被吓坏了,蹲身检查小女孩有没受伤,同时护着她防止烫伤。
过了两三分钟,小女孩的妈妈才冲了过来,箱子的主人呵斥她,“请看好你的孩子
把这么大行李箱推倒,砸到孩子你不害怕吗
”女孩的妈妈一边讪笑着,一边把女孩拉到自己身边,就走了。
没有道歉,也没有道谢。
接着,小女孩又开始在车厢里到处跑,看到什么新鲜的东西就去摸就去拿,碰碰A的水杯,抓抓B的膝盖,捏捏C的零食,搞得很多乘客都皱眉。
妈妈全程温柔注视,眼睛里满是母性的光辉。
忽然,小女孩抢走一个乘客的手机,妈妈像触了电似的,赶快把手机抢过来,扔回乘客手里。
同样没向乘客道歉,却在女孩屁股上轻轻打了两巴掌,“谁让你抢阿姨手机的
” 小女孩大声嚎哭了起来,妈妈立马抱她起来,一脸溺爱地看着女孩的哭脸:“哟哟哟,又开始演了啊
就这么三声两声
”然后,在女孩的脸上狠狠亲了两口,“我们宝贝最棒了
” 这时,旁边座位上一个老人特别真诚地和这位妈妈说:“你家孩子将来肯定有出息
淘气的孩子以后才能有出息
” 女孩妈妈得意地笑着,脸上眼里都是认同,却假意谦虚:“有什么出息呀,没出息
特别霸道,随她奶奶
” 这样的对话让我十分不适,孩子的行为也变得容易理解。
因为,有什么样的父母,就有什么样的孩子。
父母三观不正,孩子很难正直生长。
我从小在农村长大,能够轻易理解他们的逻辑:太老实太胆怯的孩子容易将自己框死,长大通常没什么出息,胆子大才能干大事。
然而小女孩表现出来的,并不是胆大,而是无法无天、毫无底线。
三岁看老,我不敢去想象,这个女孩会变成怎样的大人,社会又会反馈什么给她。
家长三观不正,孩子将来未必一定没出息,但是有一点十分肯定:孩子的成长之路,会走得特别坎坷。
要么认同,在扭曲的三观里混沌生活;要么反抗,终其一生,都要努力走出父母的三观。
有一个三观不正可怕的父母是什么感受有一种父母叫中国式父母,的成长环境塑造了个人的性格,变不了他们,也遑论称职与否,美好的父母也多半是别人家的父母。
父母贬低孩子似乎成了教育的传统,太多家庭喜欢说,还是你家孩子强,看我家孩子太不成器了
这种贬低形成一种恶性循环,只要有过攀比和失望,就会让父母形成我家孩子不行的刻版印象。
一次两次更多让父母产生望子不成龙的嫌弃感,所以即使你一次两次的搏关注和尝试努力都打破不了这种刻版印象。
父母三观很正是什么样的体验我觉得父母的三观很正教出来的孩子他也三观特别正。
这样的孩子他不管是对于自己还是别人的一些事情,他都能很清楚的认识到谁错谁对。
而且他的父母也特别支持他去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
这样教出来的孩子太积极乐观,并且乐于助人,所以呢三观很正的人他们都很阳光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