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花椒掉进大米里——麻烦(饭)了
二、狐狸吵架——一派胡(狐)言
三、墙上栽菜——无缘(无园)
四、钟馗嫁妹——鬼混(鬼婚)
五、腊肉汤里煮挂面——有言(盐)在先
六、庙里的马——精(惊)不了
七、何家姑娘给郑家——正合适(郑何氏)
八、石榔头打石桩——实(石)打实(石)
九、森林里生火——就地取材(柴)
一零、梭引红线穿绿浅——泾渭(经纬)分明
一一、苍蝇飞进牛眼里——找累(泪)吃
一二、厕所里点火——找死(着屎)
一三、草把作灯——粗心(芯)
一四、癞痢头撑伞——无法(发)无天
一五、拄拐杖下煤窑——步步倒霉(煤)
一六、青石进了石灰窑——要留清(青)白在人间
一七、炉子翻身——倒楣(倒煤)
一八、屎壳郎爬茅缸——离死(屎)不远
一九、扫把写字——大话(画)
二零、麻袋片上绣花——一代(袋)不如一代(袋)
二一、耗子掉到水缸裏——时髦(湿毛)
二二、深山里敲钟——名(鸣)声在外
二三、斧子破毛竹——着急(斫节)
二四、豆箕柴着火——着急(箕)
二五、草帽子当锣——想(响)不起来
二六、男人不打老婆——好福气(夫妻)
二七、盲人做油条——瞎咋乎(炸糊)
二八、冷锅炒热豆子——越吵(炒)越冷淡
二九、针尖尚挑毛巾——不足为奇(不足为旗)
三零、井裏放爆竹——有原因(有圆音)
三一、盲人戴眼镜——假聪明(假充明)
三二、矮子过渡——安心(淹心)
三三、黄鼠狼排队——一路骚(臊)货
三四、纸糊的琵琶——谈(弹)不得
三五、大萝卜进菜窖——没影(缨)了
三六、山顶上敲锣——名(鸣)声远扬;远近闻名(鸣)
三七、万岁爷流鼻血——正红(朕红)
三八、炒咸菜不放酱油——有言在先(有盐在先)
三九、戏台上的鞭子——加码(假马)
四零、床底下点蚊香——没下文(蚊)
四一、妈妈的众姐姐——多疑(姨)
四二、庙台上长草——慌(荒)了神
四三、尼姑头上插花——没法(发)
四四、牵羊进照相馆——出洋(羊)相
四五、土地老爷穿素——白跑(袍)
四六、怀里揣马勺——诚(盛)心
四七、石头蛋子腌咸菜——一言(盐)难尽(进)
四八、面疙瘩掉在肉锅里——混(浑)蛋
四九、河边洗黄莲——何(河)苦
五零、小炉灶翻身——倒霉(煤)
五一、李世民捏窝窝头——御驾亲征(蒸)
五二、寿星卖了张果老——倚(以)老卖老
五三、老虎驾辕——没人敢(赶);谁敢(赶)
五四、老九的兄弟——老实(老十)
五五、秃子打伞——无法无天(无发无天)
五六、沙漠里烤火——就地取材(柴)
五七、眉毛上掐虱子——有眼色(虱)
五八、拉胡子过河——谦虚(牵须)
五九、纳鞋底戳了手——真(针)气人
六零、池塘里摸菩萨——劳(捞)神
六一、木匠推刨子——抱(刨)打不平;专管不平事;直来直去
六二、哥哥不在家——少来(嫂来)
六三、仨钱买匹马——自骑自夸(跨)
六四、山里红包粽子——没找(枣)
六五、骑在房梁上吹喇叭——名(鸣)声在外
六六、土地爷掉井——劳(捞)不起大驾
六七、猴子学走路——假惺惺(假猩猩)
六八、蜀绣被面包小人书——话(画)里有话(画)
六九、剖肚腹翻肠子——丢(抖)丑(臭)
七零、怀儿婆过独木桥——铤(挺)而(儿)走险
七一、小碗吃饭——靠天(添)
七二、小碗儿吃饭——靠天(靠添)
七三、精装茅台——好久(好酒)
七四、咸菜烧豆腐——有言(盐)在先
七五、和尚坐岩洞——没事(寺)
七六、懒婆娘上鸡窝——笨(奔)蛋
七七、皮皇帝的妈妈——皮太厚(皮太后)
七八、山头上吹喇叭——名(鸣)声远扬
七九、麻袋换草袋——一代(袋)不如一代(袋)
八零、铃铛掉了舌头——不想(响);没想(响)头了
八一、寿星打靶——老腔(枪)
八二、老爷坐马桶——赃(脏)官
八三、孩子的脊梁——小人之辈(小人之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