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老虎舔糨糊——不够煳(糊)嘴
二、空中布袋——装疯(装风)
三、树小荫凉少——照应(罩影)不到
四、玻璃菩萨——明白人(神)
五、肉骨头落了锅——啃(肯)定了(比喻确定无疑。)
六、怀儿婆过独木桥——铤(挺)而(儿)走险
七、墙头上种菜——没缘(园)
八、卖布不带尺——存心不良(量)
九、后边扎小辫——违法乱纪(尾发乱系)
一零、霜后的萝卜——动(冻)了心
一一、抓蜂吃蜜——恬(甜)不知耻(刺)
一二、寺后有个洞——妙透了(庙透了)
一三、空中挂灯笼——玄(悬)了
一四、猴子学走路——假惺惺(假猩猩)
一五、麻袋换草袋——一代(袋)不如一代(袋)
一六、没有赶庙会——莫急(挤)
一七、老太婆上鸡窝——笨蛋(奔蛋)
一八、卖虾米不拿秤——抓瞎(虾)
一九、皮皇帝的妈妈——皮太厚(皮太后)
二零、空棺材出丧——目(木)中无人
二一、穷人买米——一声(升)头
二二、咸菜蘸大酱——太严(盐)重了
二三、冻豆腐——难办(拌)
二四、精装茅台——好久(酒)
二五、怯木匠——就是一句(锯)
二六、扫把写字——大话(画)
二七、旗杆上扎鸡毛——胆子不小;好大的胆(掸)子
二八、屎盆往脑袋上扣——栽赃(脏)
二九、磕瓜子磕出臭虫——什么人都有(什么仁都有)
三零、泥人吃饺子——难言(咽)
三一、火烧旗杆——长叹(长炭)
三二、城隍老爷的马——不见奇(骑)
三三、公鸡戴帽子——官(冠)上加官(冠)
三四、和尚坐岩洞——没事(寺)
三五、守著厕所睡觉——离死不远(离屎不远)
三六、两手捧寿桃——有理(礼)
三七、瘸子驼背——卑躬(背弓)屈膝
三八、荷塘里失火——偶然(藕燃)
三九、炕上安锅——改造(灶)
四零、收了白菜种韭菜——清(青)白传家
四一、牵羊进照相馆——出洋(羊)相
四二、碌碡上拴镜儿——照常(场)
四三、城隍老爷戴孝——白跑(袍)
四四、铃铛敲锣鼓——想(响)在一起了
四五、张天师下海——莫(摸)怪
四六、城隍庙的鼓——鬼瞧(敲)
四七、吃饺子不吃馅——调皮(挑皮)
四八、妈妈的众姐姐——多疑(姨)
四九、墙头种白菜——难交(浇)
五零、春天的果园——有道理(桃李)
五一、木偶跳塘——不成(沉)
五二、弄堂里跑马——题(蹄)难出
五三、爬上山顶打铜锣——站得高,想(响)得远
五四、麻黄汤发汗——茅(毛)塞顿开
五五、茶食店里失火——果然(燃)
五六、老太婆纳鞋底——千真(针)万真(针)
五七、十两纹银——一定(一锭)
五八、和尚打伞——无法(发)无天
五九、豆腐乳做菜——哪还用言(盐)
六零、门神里卷灶神——话(画)里有话(画)
六一、山坡上的弯腰树——伸不直腰;难治(直)
六二、外婆死了儿子——无救(无舅)
六三、泥水匠无灰——专(砖)等着
六四、万岁爷流鼻血——正红(朕红)
六五、沤烂的花生——不是好人(仁)
六六、孩子的脊梁——小人之辈(小人之背)
六七、两百钱的花生——有得驳(剥)
六八、针尖尚挑毛巾——不足为奇(不足为旗)
六九、秃子打伞——无法无天(无发无天)
七零、四两棉花——谈(弹)不上
七一、喉咙里长疙瘩——赌(堵)气
七二、手捧鸡蛋过河——小心过度(渡)
七三、药店里的甘草——少不了的一位(味)
七四、面疙瘩掉在肉锅里——混(浑)蛋
七五、大萝卜进菜窖——没影(缨)了
七六、草把作灯——粗心(芯)
七七、墙角开口——邪(斜)门
七八、沙石打青石——实(石)打实(石)
七九、张天师跪在泥水里——求情(晴)
八零、面条点灯——犯(饭)不着
八一、皇帝剃光头——不要王法(发)
八二、下雨天出太阳——假情(晴)
八三、麻布袋草布袋——一代不如一代(一袋不如一袋)
八四、货轮出了海——外行(外航)
八五、藕炒黄豆——无孔不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