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下一句只有前一句。以梦为马 以汗为泉 不忘初心 不负韶华。出自《以梦为马》,是当代诗人海子的著名诗篇。
解释:以梦为马,指把自己的梦想作为前进的方向和动力。马,在这里是指动力,亦有希望的意思。以马这种强健美好的动物作为希望的载体,承载内心的理念和梦想,为未来的人生提供内在支持。
不负韶华:韶华,指美好的时光(常指春光)、美好的年华(指青年时期),不负韶华,指不辜负美好的时光、美好的年华。
扩展资料
《以梦为马》的诗歌含义
第一层面(前二节 )写诗人的基本立场。诗人是追求远大宏伟目标的,要做远方的忠诚的儿子 。
在他的一生中,由于坚执高尚的信念,使得具体的日常生活贫瘠无告,但他并不以此为意“物质是短暂的,它并不值得我们去孜孜以求、锱铢必较。所以诗人说只做“物质的短暂情人”。
第二层面(三、四节)是写诗人对语言 的认识。诗人是对作为“存在之家的语言 ”(海德格尔语)深度沉思的人。
诗人意识到人类本质特征之—的语言受遮蔽的境遇,澄明及提升的可能,以及通过拯救语言来创造精神发展精神的现实依据, 因此,对语言的理解关涉到对生存和生命的理解。
第三层面(五——九节)是写诗人的伟大抱负以及对苦难命运的预感。在这里, 诗人强调了自己是大地之子,面对梦萦魂牵的祖国泥土,他深深地弯下了腰。 人是最易朽的,“带着不可抗拒的死亡的速度”,但大地永存,会哺育生生不息的 生命。
二.和“韶华”有关的诗句韶华: 美好的时光。
常指春光。 唐·戴叔伦《暮春感怀》诗:“东皇去后韶华尽,老圃寒香别有秋。”
明·李唐宾 《梧桐叶》第一折:“韶华将尽,三分流水二分尘。” 清·讴歌变俗人《醒世缘弹词》第九回:“看看又是残冬过,满眼韶华一片春。”
美好的年华。指青年时期。
唐李贺《嘲少年》诗:“莫道韶华镇长在,发白面皱专相待。” 宋·秦观《江城子》词:“韶华不为少年留。
恨悠悠,几时休。” 李大钊《青春》:“赠子之韶华,俾以青年纯洁之躬,饫尝青春之甘美。”
和“韶华”有关的诗句可说无数,现列举几首相关诗词如下: 七律·和周世钊同志(毛泽东) 春风浩荡暂徘徊,又踏层峰望眼开。 风起绿洲吹浪去,雨从青野上山来。
尊前谈笑人依旧,域外鸡虫事可哀。 莫叹韶华容易逝,卅年仍到赫曦台。
金明池(僧挥) 天阔云高,溪横水远,晚日寒生轻晕。闲阶静、杨花渐少,朱门掩、莺声犹嫩。
悔匆匆、过却清明,旋占得、余芳已经幽恨。却几日阴沉,连宵慵困,起来韶华都尽。
怨入双眉头斗损,乍品得情怀,看承全近。深深态、无非自许,厌厌意、终羞人问。
争知道,梦里蓬莱,待忘了余香,时传音信。纵留得莺花,东风不住,也则眼前愁闷。
瑶华(周密) 朱钿宝玦,天上飞琼,比人间春别。江南江北,曾未见、谩拟梨云梅雪。
淮山春晚,问谁识,芳心高洁?消几番、花落花开,老了玉关豪杰。 金壶剪送琼枝,看一骑红尘,香度瑶阙。
韶华正好,应自喜、初识长安蜂蝶。杜郎老矣,想旧事、花须能说。
记少年、一梦扬州,二十四桥明月。 江城子(秦观) 西城杨柳弄春柔。
动离忧。泪难收。
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
韶华不为少年留。恨悠悠。
几时休。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
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香山居士写真诗(白居易) 昔作少学士,图形入集贤。
今为老居士,写貌寄香山。鹤毳变玄发,鸡肤换朱颜。
前形与后貌,相去三十年。勿叹韶华子,俄成皤叟仙。
请看东海水,亦变作桑田。 抱疾谢李吏部赠诃黎勒叶(包佶) 一叶生西徼,赍来上海查。
岁时经水府,根本别天涯。方士真难见,商胡辄自夸。
此香同异域,看色胜仙家。茗饮暂调气,梧丸喜伐邪。
幸蒙祛老疾,深愿驻韶华。 木兰花慢 题阙(白朴 ) 快人生行乐,卷江海、人瑶觞。
对满眼韶华,东城南陌,日日寻芳。吟鞭缓随骄马,?春风、指点杏花墙。
时听鸾啼宛转,几回蝶梦悠扬。行云早晚上巫阳。
一/二 一 二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