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诗之中共有七句的诗。这种诗历史上也少见。有一些诗人用七句为一篇,如司马相如的《凤求凰》后代则很少出现。
一.《乌栖曲》—— 李白(唐)
姑苏台上乌栖时、吴王宫里醉西施。
吴歌楚舞欢未毕.青山犹衔半边日。
银箭金壶漏水多,起看秋月坠江波.
东方渐高奈乐何.
译文:
日落乌栖时分,姑苏台上吴宫的轮廓和宫中美人西施醉态朦胧。
轻歌曼舞,朱颜微酡,吴王的享乐还正处在兴奋之中,却忽然发现西边的山峰已经吞没了半轮红日,暮色就要降临了。
吴王与西施寻欢作乐已慢慢进入尾声。铜壶漏水越来越多,银箭的刻度也随之越来越上升,一轮秋月越过长空,天色已近黎明。
二.《凤求凰》——司马相如(西汉)
凤兮凤兮归故乡,邀游四海求其凰。
时未通遇无所将,何悟今夕开斯堂。
有艳淑女在此方,室迩人遐毒我肠。
何缘交颈为鸳鸯。
译文:
凤鸟啊凤鸟,回到了家乡,行踪无定,游览天下只为寻求心中的凰鸟。
未遇凰鸟时啊,不知所往,怎能悟解今日登门后心中所感!
有位美丽而娴雅贞静的女子在她的居室,居处虽近,这美丽女子却离我很远,思念之情,正残虐着我的心肠。
如何能够得此良缘,结为夫妇,做那恩爱的交颈鸳鸯?但愿我这凤鸟,能与你这凰鸟,一同双飞,天际游翔!凰鸟啊凰鸟,愿你与我起居相依,形影不离,哺育生子,永远做我的配偶。
情投意合,两心和睦谐顺,半夜里与我互相追随,又有谁会知晓?展开双翼远走高飞,徒然为你感念相思而使我悲伤。
三.《江南》——佚名(两汉)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译文:
青年男女在江边采莲,茂盛的莲叶在江中生长,有些游鱼在莲叶间穿梭往还。
鱼儿一会儿游向东,一会儿游向西,一会儿游向南,一会儿游各北。
无拘无束,怡然自得。
扩展资料:
七言古诗简称七古,在古代诗歌中,是形式最活泼、体裁最多样、句法和韵脚的处理最自由,而且抒情叙事最富有表现力的一种诗歌形式,诗体全篇每句七字或以七字句为主。
七言古诗,是对七古和歌行的统称。如李白《蜀道难》既有“噫吁嚱”三言,复有“危乎高哉”四言,“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五言。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九言,但仍认为是七言歌行,而不认为是杂言诗。
明清以来的诗论家,对于七言古诗的划分有两种意见,一种是认为七古、七言歌行二者同体,可以互相替代,如胡应麟《诗薮》云:“七言古诗,概曰歌行。”
王士禛《古诗选》就径直分五言诗与七言诗歌行钞两部分。明清诗话评论中,将七古与七言歌行相互代称,其例更是不胜枚举。
而另一种意见则认为,七古与歌行在体性上存在分别,这种分别而且甚大。
李中华、李会二位先生曾著文论述过这个问题,略曰:从形式上看,七古与七言歌行都是七言诗,又都不能算是七言律诗,故归为一体,目为七古,似亦理所当然。
然而就各自诗体的源流、体式与风格而论,二者之间又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七言古诗
四句七字古诗怎么压韵?
第一句最后一个字可押韵也可以不押韵,第二句和第四句最后一字是必须要押韵的。
例如:
《望庐山瀑布》唐·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其中就是第二句和第四句的最后一个字就押了an(川chuan天tian)韵。
译文
香炉峰在阳光的照射下生起紫色烟霞,远远望见瀑布似白色绢绸悬挂山前。高崖上飞腾直落的瀑布好像有几千尺,好像是银河从九天垂落山崖间。
赏析
这是诗人李白五十岁左右隐居庐山时写的一首风景诗。这首诗形象地描绘了庐山瀑布雄奇壮丽的景色,反映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
扩展资料:
押韵,又作压韵,是指在韵文的创作中,在某些句子的最后一个字,都使用韵母相同或相近的字或者平仄统一,使朗诵或咏唱时,产生铿锵和谐感。这些使用了同一韵母字的地方,称为韵脚。
押韵的避忌:
一、忌重韵
即同一个韵字在一首诗的韵脚里重复出现,此乃大忌。
二、避免同义字相押
如一首诗中同时使用“花”、“葩”,“芳”、“香”等。
三、避免出韵
古人写诗多依官韵,而许多我们认为是同韵的字在官韵中被分别列入不同的韵部之中,如“冬”与“东”之类,如果在同一首诗中相押,即为出韵。这主要是因为古今语音变化的原因,今天已没有必要再强调这一点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押韵
每行七字二句的古诗有哪些?
每行七字二句的古诗有:
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战国.楚.屈原《国殇》
【释义】:身体死了,将自己奉献给神灵,以求安宁。将魂魄奉献给鬼神以求太平。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唐.王昌龄《出塞》
【释义】:只要龙城的将士们在,就不会让匈奴度过阴山。龙城:地名,唐代与匈奴的国土分界线。阴山:地名,今天的太行山。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唐.杜牧《泊秦淮》
那些卖唱的女子不懂亡国之恨,在江的对面唱着后庭花。后庭花:当时流行的歌。
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唐.戴叔伦《塞上曲二首》
希望自己的身体能够为国家守护国土,为朝廷做贡献。怎么会让哪些匈奴度过玉门关呢。玉门关:地名。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宋.文天祥《扬子江》
我的心就像一块磁针石,不指着南方不肯罢休。指作者一心收复南方的国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