②天下佳,古富春。
”(元·吴桓赞)③云:“三吴行尽千山水,犹庐景清美。
”上游七里泷, 水如染,山如削, 峰紧紧流窄,鸢飞鱼跃,称“富春江小三峡”。
自严子陵钓台至窄溪,江流宽阔,两岸绿树烟花,小桥流水,山庄错落,更兼有严子陵钓台、大奇山、白云源、桐君山、天子岗等名胜古迹点缀其间,宛如一幅幅绚丽的画卷。
④富春江景色四季宜人,无论是“日出江花红胜火,零星来江水绿如蓝”的艳春、“两岸绿树凝滴翠”、“翠色随人欲上船”的夏景,或是“一江流碧玉、两岸点红霜”的秋色,都有一番醉人的魅力。
即便是“诸山皓然”、“寒江独钓”的冬天,也有耐人寻味的底蕴 . ⑤唐朝韦庄称富江“钱塘江尽到桐庐,水碧山青画不如。
” ⑥宋代苏东坡亦誉:“三吴行尽千山水,犹道桐庐景情美。
” ⑦遥望当年,元代画坛四大家之一的黄公望隐居富春,费时数年绘制了一幅“富春山居图”。
① 与朱元思书 吴均 南朝梁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与朱元思书(一) 吴均 风烟俱(二)净(三),天山共色(四)。
从流飘荡(五),任意东西(六)。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七),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八)。
水皆(九)缥碧(一零),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一一),直视无碍(一二)。
急湍(一三)甚箭(一四),猛浪若(一五)奔(一六)。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一七),负势竞上(一八),互相轩邈(一九),争高直指(二零),千百成峰(二一)。
泉水激(二二)石,泠泠作响(二三);好鸟相鸣(二四),嘤嘤成韵(二五)。
蝉则千转不穷(二六),猿则百叫无绝(二七)。
鸢飞戾天(二八)者,望峰息心(二九);经纶世务者(三零),窥谷忘反(三一)。
横柯上蔽(三二),在昼犹昏(三三);疏条交映(三四),有时见日(三五)。
(一)《与朱元思书》,选自《艺文类聚》(中华书局一九八二版)卷七。
本文为作者写给朱元思讲述行旅所见的信。
一作《与朱元思书》。
吴均(四六九—五二零),字叔庠。
吴兴故鄣(今浙江安吉县)人。
南朝梁文学家,史学家。
书:信函 (二)俱:全,都。
(三)净:消散,散尽。
(四)共色:同样的颜色。
共,相同。
(五)从流飘荡:(小船)随着江流漂浮荡漾。
从,顺,随。
(六) 任意东西:任凭船按照自己的意愿,时而向东时而向西 (七)自富阳至桐庐:此句中的富阳与桐庐都在杭州境内,富阳在富春江下游,桐庐在富阳的西南中游。
(注:如按上文“从流飘荡”,则应为“从桐庐至富阳”。
原文可能是作者笔误。
)至:到。
许:表约数。
(八)独:独特。
绝:到了极点。
(九)皆:全,都。
(一零)缥碧:原作“漂碧”,据其他版本改为此。
青绿色。
(一一)游鱼细石:游动的鱼和细小的石头 (一二)直视无碍:一直看下去,可以看得很清楚,毫无障碍。
这里形容江水非常清澈。
(一三)急湍:湍急的水流。
(一四)甚箭:即“甚于箭”,比箭还快。
甚:胜过。
为了字数整齐,中间的“于”字省略了。
(一五)若:好像。
(一六)奔:动词活用作名词,文中指飞奔的马。
(一七)寒树:耐寒常绿的树。
(一八)负势竞上:凭借(高峻的)形势,争着向上。
负:凭借。
竞:争着。
这一句说的是“高山”,不是“寒树”,这从下文“千百成峰”一语可以看得出来。
(一九)轩邈(miǎo):比高远。
轩,高。
邈,远。
这里作动词用。
(二零)直指:笔直地向上。
指:向。
(二一)千百成峰:形成无数的山峰。
(二二)激:冲击。
(二三)泠(líng)泠作响:泠泠地发出声响。
泠泠,拟声词,形容水声的清越。
一/二 一 二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