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句古诗凝练而隽永,情深而意长,在写作中,掌握经典的绝句古诗能让您的文章增色不少。为此,好句中文字为您整理精华《夏商民歌 击壤歌》,愿对您有所启发。
《击壤歌》
夏商民歌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凿井而饮,耕田而食。 帝力于我何有哉?注释:
一、《艺文类聚》作:帝何力于我哉!《乐府》、《诗记》同。《初学记》作:帝于何有於我哉!《太平御览》或作:帝何德于我哉!
译文:
白天出门辛勤地工作,
太阳落山了便回家去休息, 凿井取水便可以解渴, 在田里劳作就可以过上自给自足的生活。 这样的生活多么惬意, 遥远的皇帝老和我也不希罕喽! 有什么关系呢?赏析:
击壤歌是一首淳朴的民谣。据《帝王世纪》记载:帝尧之世,天下大和,百姓无事。有八九十老人,击壤而歌。这位八九十岁的老人所歌的歌词就是: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于我何有哉?也就是我们今天所看到的《击壤歌》。
这首民谣描绘的是在上古尧时代的太平盛世,人们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太阳出来就开始干活,太阳落下就回家休息,开凿井泉就有水饮,耕种田地就有饭吃这反映了农耕文化的显着特点,是劳动人民自食其力的生活的真实写照。
对于这首歌谣的最后一句,帝力于我何有哉,帝力历来有两种解释。一种认为指帝王的力量,也就是说,人们的自给自足、衣食无忧的生活是靠自己的劳动得来的,而君王对此并没有什么作用,歌者反问:帝王的力量对我来说又有什么作用呢?当然,如此闲适安康的生活,并不是真的与帝王一点儿关系都没有,因此也有评论云:能使民安其作息、饮食即帝力也。得末句翻空一宕,调便流逸。另一种解释是把帝力解释为天帝的力量,从而突出了此歌谣反对天命论的色彩,歌者感叹:老天爷对我来说有什么用呢?
不管持哪一种解释,这首民歌的主题都是赞颂劳动,藐视帝力。
《击壤歌》也许是中国歌曲之祖。清人沈德潜《古诗源》注释说:帝尧以前,近于荒渺。虽有《皇娥》、《白帝》二歌,系王嘉伪撰,其事近诬。故以《击壤歌》为始。
J四五八.COM延伸阅读
北朝民歌 陇头歌辞《陇头歌辞》
作者:北朝民歌
(其一)
陇头流水,流离山下。
念吾一身,飘然旷野。(其二)
朝发欣城,暮宿陇头。
寒不能语,舌卷入喉。(其三)
陇头流水,鸣声幽咽。
遥望秦川,心肝断绝。注释:
一、《陇头歌辞》为梁鼓角横吹曲之一。《乐府集》载三首,写游子漂流在外的痛苦心情。
二、陇头:陇山顶上,一说陇头(平凉、庆阳的一带)古代陇山指六盘山。甘肃省简称为陇,这个陇由古代陇山而来,因为前人习惯上称平凉庆阳两区为陇东。天水为陇右,张掖、武威一带为陇西,而古代陇西还包括今属平凉市的庄浪、静宁两县。六盘山处甘肃、陕西、宁夏三省区交界处,主脉在甘肃境内。陇头流水,指发源于陇山的河流、溪水。一说是发源于陇山,向东流的泾河等几条河水。 三、欣城:不详,我认为指今镇原县的新城,新与欣同音。汉代时平凉部分地方,包括今镇原县属北地郡。新城距平凉不远,距陇山东麓也就一百多里路程;朝发:早晨从欣城出发。 四、暮宿陇头:傍晚住宿在陇山顶上;暮:傍晚;宿:投宿,住宿。 五、寒不能语,舌卷入喉:形容六盘山一带气候十分严寒,冻得舌头都卷了上去,不能说话;语:说话。 六、鸣声幽咽:天寒地冻,陇山下东流的河水结了冰,河流在冰层间呜呜咽咽,像人哭泣一样。背井离乡的游子于寒山冰河间听到这种流水声,心里那种思乡之情,那种因种种原因遭受这种漂流之苦的心情可想而知是多么难受了。 七、遥望秦川:遥望:远眺,即向东远望;秦川,指陕西省中部。这里的秦川,指陇山以东广大地区,不一定指中原或关中地区,秦川代指故乡,因为六盘山以西就是塞外了,离关内越来越远,所以说痛断肝肠。翻译:
(其一)
陇山的流水,流离了山下。
想着我孤身一个人,翩然走在空旷的野外。(其二)
早上从欣城出发,晚上睡在陇山。
冻得说不出话来,舌头都卷进了喉咙里。(其三)
陇山的流水,也发出呜咽的鸣声。
一/二 一 二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