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言绝句古诗、五言绝句古诗,这些宝贵的中华文化遗产值得我们珍惜,也是千百年来,治愈文化创伤的良药!好句中文字网站为您整理《辛弃疾 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摘录经典的古诗绝句,供您参考。
《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
辛弃疾
绿树听鹈鴂,
更那堪鹧鸪声住, 杜鹃声切。 啼到春归无啼处, 苦恨芳菲都歇。 算未抵人间离别, 马上琵琶关塞黑, 更长门翠辇辞金阙, 看燕燕, 送归妾。将军百战身名裂,
向河梁回头万里, 故人长绝。 易水萧萧西风冷, 满座衣冠似雪。 正壮士悲歌未彻。 啼鸟还知如许恨, 料不啼清泪长啼血, 谁共我, 醉明月?赏析:
这是一首很负盛名的送别词。辛茂嘉是作者族弟,他南归宋室本为北伐抗金,结果反被贬到更南的广西。本词非一般赠别,而是借题发挥,抒国家兴亡之感。此词开头由三种禽鸟悲啼,啼到春归花谢起兴,酝酿成一种悲恻气氛。未抵翻进一层,提出人间离别题旨。列举昭君出塞、陈皇后失宠幽居、庄姜送归妾、李陵诀别苏武、易水饯荆轲五事,佳人薄命,英雄末路,生离死别,哀凄悲壮,宣发尽人间别恨。啼鸟还知如许恨,挽结前文,回应开端,比较春恨与别恨,断言啼泪必将变为啼血,沉痛之至!谁共我,醉明月,一笔陡折,收归题旨。由春恨到别恨,归到如许恨,实际是在感叹人间恨。面对人生种种恨,亲人远离,哀伤可知。其中自当涵盖无限时代恨、家国愁。
J四五八.COM编辑推荐
辛弃疾 贺新郎·把酒长亭说《贺新郎把酒长亭说》
作者:辛弃疾
陈同父自东阳来过余,留十日。
与之同游鹅湖,且会朱晦庵于紫溪, 不至,飘然东归。 既别之明日,余意中殊恋恋, 复欲追路。 至鹭鸶林,则雪深泥滑, 不得前矣。 独饮方村,怅然久之, 颇恨挽留之正是遂也。 夜半投宿吴氏泉湖四望楼, 闻邻笛悲甚, 为赋《贺新郎》以见意。 又五日,同父书来索词, 心所同然者如此,可发千里一笑。把酒长亭说。
看渊明、风流酷似,卧龙诸葛。 何处飞来林间鹊,蹙踏松梢微雪。 要破帽多添华发。 剩水残山无态度, 被疏梅料理成风月。 两三雁,也萧瑟。 佳人重约还轻别。 怅清江、天寒不渡, 水深冰合。 路断车轮生四角,此地行人销骨。 问谁使、君来愁绝? 铸就而今相思错, 料当初、费尽人间铁。 长夜笛,莫吹裂。赏析:
作者与陈亮(字同父)是志同道合的好友。他们始终主张抗金,恢复中原,并为此进行了不懈的努力。他们和朱熹(字元晦,又号晦庵)在哲学观点上虽然不同,但彼此间的友谊却很深厚。公元一一八八年(淳熙十五年)冬,陈亮自浙江东阳来江西上饶访问作者与他共商恢复大计;并寄信约朱熹到紫溪(江西铅山南)会面朱熹因事未能前去。作者与陈亮同游鹅湖寺(在铅山东北);后到紫溪等候朱熹,由于朱熹没有来,陈亮遂东归。作者于别后次日欲追赶陈亮回来,挽留他多住几天。到鹭鸶林(在上饶东)因雪深泥滑不能再进,只好怅然返回。那天夜里,作者在投宿处写了这首词。
把酒长亭说。看渊明、风流酷似,卧龙诸葛。上阕开头回叙在驿亭饮酒话别的场面。显然,当时双方都说了许多相互推许的话。作者在这里只举了自己对陈亮的称赞,说陈亮的才能和文采既像陶潜,又象诸葛亮。因为陈亮长期住在家乡,没有作官,故以陶渊明、诸葛亮作此。这个评价自然很高,但倒也部分符合陈亮一生言谈、行事和学问的实际,并非夸大溢美。作者不仅理解自己的好友陈亮,而且把历史上两位着名的人物陶潜和诸葛亮(表面看,他们是多么不同!)联系在一起,一并谈论,这是极有见解的。写朱熹对陶潜的看法也是一致的。朱熹《清邃阁论诗》说:陶渊明诗、人皆说是平淡;据某看,他自豪放,但豪放来得不觉耳。后来,清代诗人龚自珍在《已亥杂诗》中写道:陶潜酷似卧龙豪,万古浔阳松菊高。莫信诗人竟平淡,二分《梁甫》一分《骚》,就融合了作者和朱熹两人的见解。
何处飞来林间鹊,蹙踏松梢微雪。要破帽多添华发。这三句骤看起来像横空飞来,与上文毫不相干;细思便能理解:此乃词人挪开话题,把主题转到写个人和国家的命运。鹊踏松梢,雪落破帽(自东晋孟嘉龙山落帽传为美谈后,文人往往喜以破帽自诩),引发了对满头白发的联想。这时,这时与陈亮都近五十岁了。岁月蹉跎,报国无门怎能不触起他们无尽的感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