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意是从出生到死去。后形容冒着生命危险,不顾个人安危。
人从出生到死亡的过程。语出《老子.第五○章》:「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后形容不避艰险,将生死置之度外。《旧五代史.卷四六.唐书.末帝本纪上》:「我年未二十从先帝征伐,出生入死,金疮满身,树立得社稷,军士从我登阵者多矣。」《三国演义.第一三回》:「吾等出生入死,身冒矢石,功反不及女巫耶?」
出生入死 (汉语词汇)
出生入死,汉语成语。
拼音:
释义:原意是从出生到死去。后形容冒着生命危险。出自先秦典籍《老子》(又名《道德经》)。
词语在《老子》第五十章出现,原文意为“出生地,入死地”(王弼语),也就是从生到死。后来逐渐演变为“形容冒着生命危险”的意思。
赴汤蹈火 历尽艰险 杀身致命 粉身碎骨 肝脑涂地 南征北战 奋不顾身 冲锋陷阵 历尽艰险 杀身致命 身经百战 出入生死 万死不辞 舍生忘死 入死出生
贪生怕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