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反穿皮袄——装佯(装羊)
二、土地老爷穿素——白跑(袍)
三、老虎洞里砌神台——莫名其妙(庙)
四、灶神上贴门神——话(画)中有话(画)
五、泥水匠的瓦刀——光图(涂)表面
六、仨钱买匹马——自骑自夸(跨)
七、茶馆里招手——胡(壶)来
八、和尚的房子——庙(妙)
九、倒背手看鸡窝——不简单(捡蛋)
一零、肉锅丢进河——昏昏沉沉(荤荤沉沉)
一一、炒咸菜不放酱油——有言在先(有盐在先)
一二、秀才做诗——有两手(首)
一三、歪头和尚拜忏——不对劲(颈)
一四、灯心草做琴弦——不值一谈(弹)
一五、荞麦皮打浆糊——两不沾(粘)
一六、黄连泡瓜子——苦人(仁)儿
一七、黏窝窝掺黄莲——一年一年的苦(一黏一黏的苦)
一八、脑瓜上套袜子——能出角(脚)了
一九、嘴上抹石灰——白说(刷)
二零、放牛的吃螃蟹——不待言(带盐)
二一、炉子翻身——倒楣(倒煤)
二二、楼顶上的警报器——事出有因(音)
二三、猪八戒拍照——自找难堪(看)
二四、电线杆上绑鸡毛——好大的胆子(好大的掸子)
二五、高粱地里找棒子——瞎摆(掰)
二六、小苏他爹——老输(苏)
二七、草泥塘里翻泡——发笑(酵)
二八、怀里揣马勺——诚(盛)心
二九、骑在房梁上吹喇叭——名(鸣)声在外
三零、青蛙跳在大鼓上——懂懂(咚咚)
三一、赵匡胤流鼻血——正(朕)在红
三二、歪嘴吹喇叭——一股邪(斜)气
三三、土地爷洗脸——失(湿)面子
三四、没底的棺材——成(盛)不了人
三五、外甥找到姥姥家——有救(舅)
三六、旱魅拜夜叉——尽(精)见鬼
三七、半两棉花——免谈(免弹)
三八、马背上打掌子——离题(蹄)太远
三九、豆腐干煮肉——有份数(荤素)
四零、城隍老爷的胡豆——鬼吵(炒)
四一、花椒掉进大米里——麻烦(饭)了
四二、吕蒙正盖房子——造谣(窑)
四三、砖窑里失火——谣言(窑烟)
四四、马背上钉掌——离题(蹄)太远;不贴题(蹄)
四五、皮匠不带锥子——真(针)好
四六、藕炒韭菜——清清(青青)白白
四七、钳工师傅教徒弟——动手就错(锉)
四八、棉花铺失火——谈(弹)不得;无法谈(弹)
四九、垃圾堆里的仕女图——废话(画)
五零、脑壳上穿袜子——不是角(脚)
五一、老九的兄弟——老实(老十)
五二、穷木匠开张——只有一句(只有一锯)
五三、樵夫卖柴——两头担心(薪)
五四、晒干的萝卜——蔫(花木、水果等因失去所含水分而萎缩)了
五五、喇叭断了线——不想(响)
五六、铁桶里放鞭炮——空想(响)
五七、寿星老儿练琵琶——老生常谈(弹);老调重弹
五八、龙王爷搬家——厉害(离海)
五九、狗吃黄瓜——错了时(食)
六零、黄鼠狼等食——见机(鸡)行事
六一、饭锅里冒烟——迷(米)糊了
六二、掉下井的秤砣——扶(浮)不上来
六三、瞎子背瞎子——忙上加忙(盲上加盲)
六四、补锅匠栽筋斗——倒贴(铁)
六五、碾盘碰磨扇——实(石)打实(石)
六六、和尚拖木头——出了事(寺)
六七、外甥打灯笼——照旧(照舅)
六八、冷天戴手套——保守(手)
六九、庙台上长草——慌(荒)了神
七零、轮船开往亚非拉——四通八达;外行(航)
七一、钟馗嫁妹——鬼混(鬼婚)
七二、河边洗黄莲——何(河)苦
七三、烧火不旺——天才(添柴)
七四、泥菩萨洗脸——失(湿)面子;越洗越难看
七五、懒厨子办席——不想吵(炒)
七六、怀里揣蓖子——舒(梳)心
七七、腊肉汤里煮挂面——有言(盐)在先
七八、霜后的桑叶——没人睬(采)
七九、饭锅冒烟——迷糊了(米糊了)
八零、大门口挂红灯——美名(明)在外
八一、豆渣贴门神——不沾(粘)
八二、老奶奶的发髻——输(梳)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