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二、性痴,则其志凝:故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世之落拓而无成者,皆自谓不痴者也。——蒲松龄《阿宝》
三、书富如入海,百货皆有。人之精力,不能兼收尽取,但得春所欲求者尔。故愿学者每次作一意求之。——苏轼《东坡文集事略》
四、看文字须大段精彩看,耸起精神,竖起筋骨,不要困,如有刀剑在后一般。就一段中须要透,击其首则尾应,击其尾则首应,方始是。不可按册子便在,掩了册子便忘。——朱熹《朱子语类大全》
五、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看不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诵浪读,决不能记,久也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朱熹《训学斋规》
六、学贵精不贵博。……知得十件而都不到地,不如知得一件却到地也。——戴震《戴东原先生年谱》
七、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最是不济事。——郑板桥
J四五八.Com延伸阅读
中国古代名言名句大全_中国古代名人名言一、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清黄宗羲
二、夫为国者,由为家边,计财力之所任,审趋舍之举动,不营难成之功,捐弃分外之役。 唐房玄龄
三、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唐李颖
四、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荀子
五、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孔子
六、不可以一时之誉,断其为君子;不可以一时之谤,断其为小人。明冯梦龙
七、学者犹种树也,春玩其华,秋登其实。讲论文章,春华也,修身利行,秋食也。 孔子
八、不知人之短,不知人之长;不知人长中之短,不知人短中之长,则不可以用人,不可以教人。 清魏源
九、上之为政,得下之情则治,不得下情则乱 墨子
一零、天下之贤,与天下用之,何必出于己。 明张居正
一一、玩人丧德,玩物丧志。 孔子
一二、治国之法,为民而立者也,故其行也,求便于民。乱国之法,为上而立者也,故其行也求利于上,而不求便于民,斯法因人立,不悖于天理人性者寡矣。虽然,即不便民矣,其法虽立,而其国必不安。 ( 清严复
一三、爵不可以无功取,刑不可以贵势免。 汉司马迁
一四、治世不一道,使国不必法古。 商鞅
一五、为上能自爱,群属必畏钳。清.康熙
一六、一年之计,莫若树谷;十年之计,莫若树木;终身之计,莫若树人。管仲
一七、一苦一乐相磨练,练极而成福者其福始久;一疑一信相参勘,勘极而成知者其知始真。 《莱根谭》
一八、人重官非官重人,德胜才毋才胜德。 明李廷机
一九、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唐刘禹锡
二零、廉者憎贪,信者疾伪。 唐陈子昂
二一、其身正,无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孔子
二二、人无钢骨,安身不牢。 明施耐奄
二三、一粒红米饭,几滴牛颌血。珊瑚枝下人,衔杯吐不歇。 唐. 郑遨
二四、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唐无名氏
二五、虽有至圣,不生而知,虽有至材,不生而能。汉王符
二六、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元王冕
二七、尊贤使能,俊杰在位,则天下之士皆悦,而愿立于其朝矣。 孟子
二八、沧海可填山可移,男儿志气当如斯。 宋刘过
二九、昆仑之高有积雪,蓬莱之远常遗寒。不能手提天下往,何忍身去游其间!宋王令
三零、入山问樵,入水问渔。 明庄元臣
三一、赏善而不罚恶则乱,罚恶而不赏善亦乱。 唐元结
三二、不诱于誉,不恐于诽。 荀子
三三、却思猛士卫神宇,安得长年在乡土。元萨都刺
三四、安得壮士挽天河,一洗烦郁清九区。元王冕
三五、食之以时,用之以礼。 孟子
三六、为人臣者,以富乐民为功,以贫苦民为罪。汉.贾谊
三七、制事者因其则,服药者因其良。书不必起仲尼之门,药不必出扁鹊之方。合之者善,可以为法,因世而权行。 汉陆贾
三八、平生德义人间颂,身后何须更立碑。 唐。徐寅